上周日,余梦佳就电话告诉我,她在青林寺又开张了一家茶馆,名字叫“探酉”。邀约我今天去喝茶。今天是周六,天气很好,有阳光,大地通透,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可以浪的日子。是一个可以快活的天道。氛围很好,一群翰墨爱好者带着微笑,带着喜乐,按时赴约。茶馆座落在中国谜语村青林寺,依山傍水。高端大气上档次,宽敞明亮,古色古香。坐定,余梦佳拿出上好的碎银子普洱茶,沸水,温壶,放茶入壶,洗茶,出汤…满屋糯米香味。一招半式,优雅娴熟,边泡茶边讲解,很是享受。临窗品茶,心情愉悦,窗外的景色一览无余,虽然深冬,林木萧?,山林之气仍能感受。端着茶,凝视窗外,记忆自然地回到了先日。我本后山之人,出生农民,在农村读书,在农村长大。记忆中,口渴了喊的最多的一句话,两个字:喝水。那年代,每个家里都有一口水缸,以备日常生活之需。水缸上有木制盖子,盖子上面有一把水瓢(水瓢一般用葫芦或木头制成),口面朝下,这是标配。在家里口渴了就用水瓢舀水喝,发出“咕咕…”的声音,水清甜,也解渴。上学的路上或者在室外帮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劳活时,就找堰塘里或水沟里用双手捧着水喝,有的水沟很深,坎高,不能蹲下去捧水,就一只手抓住沟坎上的支撑点,小树或树根。一只手勾点水喝,一下,二下…口里发出“嘶嘶”的声音。很解渴,也是一种乐趣。我痴迷地回忆往事。余梦佳说:廖老师请喝茶。我才醒来,啜了一口。喝茶是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情。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喝茶是一种奢侈。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喝茶慢慢时尚起来,现在发展成了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我附庸风雅,渐渐地爱上了喝茶。二十年前,宜都有了茶馆,闲暇的时候,三五知己或友朋就会去茶馆喝茶,享受那份闲适和宁静。那种感觉很好,慢慢地就爱上了茶,喝茶上了瘾。而且喝的刁钻。难怪鲁迅先生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探酉茶馆的主人余梦佳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漂亮的、有思想的女孩。有思想的人,我是很瞧得起的。她现在是国家一级茶艺师,国家二级评茶员,台湾陆羽泡茶师,国际无我茶会指导老师,宜都市技能大师。曾经在台湾、日本、韩国等地学习并传授茶艺。她还抚琴、学习书法,多才多艺。一个喜欢喝茶的人能喝到她亲手泡的茶,那是多么的自豪,多么的幸福,多么的美好。慢慢地,喝茶就成了一种生活,上了瘾。因喝一杯茶,开始读关于茶的书,陆羽的《茶经》,林清玄的《平常茶非常道》,日本千鹤大师《茶与悟》等等。开始抄写关于茶的诗词:“清味通宵在,余香隔坐闻”。“杯满无余话”。“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也开始真正体验茶的味道,深入细致把品茶和人生结合起来。日本禅师说: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我深有感触。人生的浮沉、折腾、苦涩、安静和茶一样。“生命好像茶一样,你越是深深地喝下去,你便越快要看到那杯底的渣滓的了。”后来,茶交流的机会也多了,云南的普洱茶、安吉白茶、黄山猴魁、信阳毛尖、西湖龙井、福建大红袍等等等等,爱的不亦乐乎,品味了一些,家里堆放了一些,好像都是看的…每次在外面喝茶,虽然美好,始终觉得差那么一点味道,少了一点点感觉。我端着茶慢慢地喝,细细地品,茅舍顿开:原来是少了家乡的味道。又少了余梦佳这样优秀的茶艺师,更少了一群有翰墨缘分的人儿。探酉茶馆是最好的去处,探酉茶馆的茶最有味道,许是家乡茶,更解心头味。如此而已。

年元月15日晚于修古阁

字/廖光荣

注:本文章转载自“墨观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yx/1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