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些年的居家生活里,流行“小而精”。

在茶具上,这一趋势更是明显。

过去那种风格粗犷的大盖碗,逐渐少了。

而容量小巧的标准盖碗,逐渐多了。

无独有偶,在泡茶的茶盘上,亦有相同演变趋势。

在过去,大茶台更常见。

在福州、厦门、泉州等闽茶消费重镇,爱喝茶的人多。

早年间,到当地朋友那喝茶时经常能看到,他们会在待客室摆上大气、阔气、有档次的红木大茶盘。

尺寸稍大一些的,可抵上长桌,旁边还能坐下7、8人。

材质是实木为主,四周有雕龙雕花之类的装饰,非常有年代感。

茶台上方宽敞,能摆许多杯杯盏盏。

由于是湿泡茶台,底部设有橡皮管连接茶水桶,表面不怕有水渍。

泡茶过程产生的废弃茶水,随手往桌上一倒,便顺流进入茶水桶,倒也方便。

但近几年,传统风格的红木大茶盘,逐渐少了。

因为它太占地,搬家时非常让人头疼。

再加上,这些年新中式的茶室装修更流行,选一张轻便的茶台,铺上桌布后就十分简约耐看。

而普通茶客在家泡茶,喝茶人数不多,不需要布置这样的大茶台。

选小巧一些的茶盘,会更实用。

春节将至,不少茶友会有在家布置茶空间,用于待客的打算。

在家布置茶席时,不同材质的茶盘有何区别?

这个话题,倒是值得细细分说。

《2》

第一,木材茶盘。

传统的老式茶盘上,红木茶盘出镜率很高。

福建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基础格局,本省的木材资源不缺。

再加上,出国在海外从事木材生意的闽商,也不在少数。

发展到今天,不少地方都形成了规模化的红木产业链。

需要买家具时,可以开车到红木城去逛逛。

那里面,各式各样的茶盘,款式多到数不过来!

红木茶盘,适合传统的中式家居布置。

木料好,工艺精,养护到位的红木茶盘很耐用,茶具在“杯起杯落”之间,不会发出刺耳声响,能降低茶具的磕损率。

除此外,木材茶盘的选择,远不局限于红木。

也有很多价格更亲民的木料选择,包括桐木、硬木等。

早些年,有朋友送给我们一块长条形的老船木。

具体木材不详。

据说是从已经退休的老船上拆卸下来的,本身的防水、防虫、防腐蚀、防开裂等表现突出,非常结实。

拿到这条老船木后,没有进行二次加工,直接保留它的本色。

将其搬到茶桌上,用于泡茶,刚好适合。

前几年用了许久也没干裂变形,特别好用。

《3》

第二,藤编茶盘。

平日里的文章配图里,这类茶盘的出镜率是最高的。

哪怕泡茶条件简单,只有再普通不过的白瓷盖碗和玻璃公道杯。

将它摆在精致小巧的茶盘上,立刻就会突出高级感。

另外,和红木茶盘这类“大家伙”不同,藤编茶盘大多比较轻巧。

入手成本低,不占空间。

只要有一处平整的台面,就能将其容纳。

简单布置,就能得出很有感觉的泡茶小空间。

如果经常只有一、两人喝茶,用这类茶盘显然绰绰有余。

藤编茶盘的外形古朴,造型还尤其丰富。

除了常规的方形、还有祥云形、半圆形、葫芦形等。

丰富的造型,可以体现简约风茶盘的“小心机”。

不过藤编材质的茶盘有别于实木,日常养护要细心些。

比如,表面上的水渍和茶渍要及时擦干,不然后期会难以清洗,影响美观。

比如,藤编纹路的造型罅隙处,更要及时擦拭。

比如,不能将其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不然藤条会开裂、变形。

小心呵护,才能保留这份精致美!

《4》

第三,陶瓷茶盘。

有段时间,买了不少宋朝风格的小瓷盘。

它们大多是雨过天青、梅子青、粉青等釉色。

尺寸小一些的,仅能容纳下盖碗。

如此迷你的茶盘,论本质更像是放大版的盖碗底托。

当然,还有尺寸大一些的,能摆下更多茶具。

之前在拍素材时找出这一茶盘,底座是竹木,上面垫有浅天青釉色的茶盘。

造型偏长,能同时摆下两组茶具,便于测评对比。

另外,它设有一处突出的断桥,看起来很有特色。

当然,这仅供装饰,摆茶具时要避开此处,不然看起来不够平整。

另一个陶瓷茶盘,造型更朴素、基础、简约。

它和前面那个茶盘,刚好调转过来。

底座是天青釉色陶瓷,上面垫有一层镂空竹木板。

这个设计比较实用,即便不小心将茶水洒出,也无妨。

因为,下面的底盘可以稳稳承接!

归结看,陶瓷茶盘的优势明显。

风格更素雅,日常保养省心,不会出现像藤编茶盘那样的老化磨损。

不过在泡茶时,动作要尽量文雅。

不能太粗鲁,时不时弄出乒乒乓乓声响。

要不然,等到玉石俱碎后,那就为时已晚了!

《5》

第四,石材茶盘。

新办公室里,有两个常用的砚石茶盘。

别看它们的尺寸不大,但实际上特别沉,难以做到单手拿起。

这个这么沉的砚石茶盘,说来也很有趣。

早前,在景德镇和朋友谈事。

在当地闲逛时,在某家小店发现了这方茶砚,当场就毫不犹豫入了手。

因为当时,快递物流还没今天这么方便。

于是,也没想着寄回福州。

而是一路千里迢迢,将其装在行李内带了回来。

每次只要看到这个茶砚台,就能想起这段往事,回忆满满。

在干泡茶席上,摆上一方茶砚台,非常百搭。

一来,它很古朴厚重,不易过时,很耐看。

二来,它不会变形和开裂,养护简单。

三来,它不沾茶垢,不易生异味。

最后,如果石材本身出色,加上雕刻样式足够精致。

那么,将其收藏起来,未尝不可。

石材茶盘们除了偏沉重,材质硬,放下茶具时如果动作太急,容易将杯盏底部磕到碰裂以外。

其余方面,优点还是蛮多的!

《6》

第五,竹材茶盘。

竹材茶盘的价格,相对更亲民。

哪怕简单的,只选一个竹盘底托,就能承托不少茶具。

稍微讲究一些,可在竹制托盘上,设置功能分区。

比如左边平整,右边条形底纹,泡茶时可将盖碗和公道杯,各放一边。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泡茶时可以互不干扰,让茶具摆放更合理。

另外,还有带蓄水功能的竹材茶盘。

它一直陪伴在茶桌旁,已经用了很多年。

因为防水措施到位,直至目前也没有开裂、发霉等。

总体上,还是蛮耐用的。

因为它的空间大,将茶具隔远一些,能放两组。

而彼此紧凑些,能容纳三组茶具。

试岩茶十二金钗时,这一朴素的竹材茶盘,就是多款茶样同台竞技的大舞台!

《7》

平日里,村姑陈用过的另类茶盘,还有不少。

比如,在武夷山户外泡茶时,随手在溪边,挑了块平整的石头充当临时茶盘。

比如,在淘老物件时,看中的一个镂空老式窗框。原本只想将它当成装饰品。但无意间发现它的底部平整,往里摆上茶具,也别有一番味道。

又比如,很早之前买过一把石壶,现如今那把壶已经找不到,留下的底座,亦可充当茶盘。

归根结底,茶盘的选择并不复杂。

选茶盘,可繁可简。

最简单的,但凡造型平整,有适当宽度,能摆上茶具的物件,就可以充当茶盘。

要精致讲究一些的,可以选红木、茶砚、乌金石等等。

总之,选茶盘时,避开易有异味的,塑料材质的,不易清洗的。

其余的材质,统统问题不大。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最主要的,还得看初相遇时,合不合眼缘!

?end?

小陈茶事旗下白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tp/10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