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制陶的民族考古学研究汪宁生

本文原载《考古学报》年第2期。如有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

瑞丽傣族人民烧窑场景前言傣族自来以陶器著称。(明)《百夷传》云:“百夷人(傣族先民)……所用多陶器。”直至现代,傣族仍保存传统制陶方法,而邻近的其他民族多不会制陶。据我掌握的线索,仅就滇西南傣族而言,截至20世纪80年代初至少还有三十个村寨保持着传统的制陶业。笔者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曾陆续调查其中的十二个村寨,有些村寨作过不止一次的调查。这些村寨是:景洪县的曼勒(年5-6月、年4月)、曼德(年4月、年2月)、曼角(年4月、年2月),沧源县勐角的俄允(年1-2月),大勐龙的曼南坎(年2月),勐海县的曼贺(年2月).勐遮的曼海和曼朗(年2月),耿马县的那缅(年8月、年2月),双江县的曼磨(年1月),孟连县的帕当(年8月),澜沧县下允的河边寨(年2月)。其地理位置见图一。我对傣族制陶的调查研究走了不少弯路,有些教训值得后人吸取。由于知识的局限性,开始调查只注意制陶的技术方面;后来才知陶器还可为研究一些社会问题,如专业化和标准化、交换和分配等等提供重要的信息。由于前工业社会陶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已不仅仅属于物质文化范畴,仿佛成为一种符号,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过去仅有考古学家重视陶片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现在文化人类学家也对所调查社会中制陶子以特别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jg/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