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肃模葫芦的起源与鉴赏
安肃模可以说是官模子的翻版(安肃即今日的河北徐水县)。安肃模分素模与花模两种,花模之中又分精细和粗犷两种,精细者是当年宫中遣散的种植官模老艺人出宫时带出的手艺和模具,可与当时的官模子媲美。 粗犷者是当时乡野村夫镂刻的模具,大多花纹粗糙,题材不免平庸俚俗,但也有极富当地乡土气息的作品。安肃模葫芦为了防虫,几乎全没有里子。 安肃葫芦的种植最早可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间。据传雍正皇帝登基后为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将皇子八阿哥、九阿哥拘禁并交由宗仁府遣送保定卷珠巷囚禁。 他们住进卷珠巷后从京城找来了很多能工巧匠,按照宫里的模具型状和种植技术制模种匏。所出的虫具葫芦即有传统喻意的山水人物风景、帝王将相、五行八卦等题材,又有观画片儿等民间乡土人文景观,能与官模子葫芦相媲美。 还有另一种安肃模葫芦,据传是由乾隆年以后的民间艺人所种植。乾隆皇帝曾六次下江南,有一次微服私访走到安肃县前营村,偶然中走进一户人家,这家男主人姓史,老家是易县人士。 乾隆见到这家主人夫妇二人在家中用酒泡葫芦,便上前询问为何把葫芦放在酒缸里。院男主手指院中的葫芦介绍说,他们发现葫芦放酒缸里能使皮质变得瓷实,且晾哂时不易暴裂,胎质更糠脆养虫发音响亮,也不易被脏物染花,所以自葫芦下架打皮后便在酒中浸泡七日。 乾隆听后大喜,转身对侍卫说:“匏器墩尚,四指醉葫芦,好!”随从一听这是圣旨,便通知保定府:年年拨银,岁岁进贡!也就是从那时起,安肃大王庄、小黑山所种葫芦选优者进贡皇宫。史姓男子和妻以后又回到了女主老家大王庄扩大种植面积。(乾隆皇帝说的葫芦墩尚,四指醉葫芦,实际上就是现在大家十分喜欢的保定墎葫芦)。 安素模传世精品数量有限,下面几件堪称其中的代表作: 安肃模万福流云纹蝈蝈葫芦 年代:清中期 尺寸:高12cm 鉴赏:棒子形蝈蝈葫芦,色如蒸栗,包浆莹润,当已盘玩百年有余。范痕六道,周身模印祥云密布,蝙蝠飞翔其间,四组方形开光内楷书“万福流云”,颈部饰如意头纹一周,构图考究,繁复精美。此葫芦与常见安肃模不同,模印清晰,构图严谨,纹饰亦有官模风范,加之皮色红润,应为早期安肃模制作精细者,年代不晚于嘉道。 安肃模高士清供图扎嘴葫芦 年代:清 尺寸:高15.4cm 鉴赏:此葫芦较蝈蝈葫芦纤细,应为畜养扎嘴之葫芦。色如蜜蜡,包浆莹润,当已盘玩百年有余。范痕六道,周身饰高士清供图,一面桌案之上陈列瓶花、茶壶等清供,另面饰高士拄杖而立,小童看炉煮茶,颇具文人情趣。常见安肃模世俗气息浓郁,拍品饰高士图则颇具雅韵,内容丰富,构图严谨,惟妙惟肖,似官模之风范,应为早期安肃模制作精细者。旧配精选口框,历百余年而保存完好。 安肃模笸箩纹蝈蝈葫芦 年代:清 尺寸:宽7.1cm;高13.4cm 鉴赏:此为畜养蝈蝈之葫芦,束颈、鼓腹、尖底,包浆莹润,色泽深黄,应为盘玩许久所致。周身随形模印笸箩纹为饰,似汲水之柳罐,底部饰四如意头纹。模印纹饰清晰,且极为立体凸出,而范痕几乎不见,已接近官模子特点,属清代安肃模制作精细者,颇为考究。原配口框和瓢盖,瓢盖镶嵌,较之常见的素面瓢盖更为讲究。而安装瓢盖者,虽取材、制作相对较易,但为使鸣虫发声达到最大效果,须不断试用不同厚度、不同孔数、不同孔径及孔聚、孔散之盖以求之,真正养虫家无不用此。 安肃模五子登科图蝈蝈葫芦 年代:清 尺寸:高10.1cm 鉴赏:此为畜养蝈蝈之葫芦,几乎不见范痕,色如蜜蜡,包浆厚重。周身模印“五子登科”、“太平有象”图;一侧五位孩童手执各式童玩,嬉戏于庭园之中,均天真活泼,灵动可爱,另一侧宝象憨态可掬,背驮宝瓶,瓶中花卉及象身流苏搭披等细节刻画生动。葫芦模印纹饰清晰,且极为立体凸出,而范痕几乎不见,接近官模子特点,属清代安肃模制作精细者,颇为考究。 精彩回顾: 大型蟋蟀文化纪录片《国虫》 今年流行这种形状的手捻葫芦 酒葫芦的器型大致可分这些类 马未都讲述人生与草虫的轮回 葫芦响籽是很美妙的自然之声 范匏名人八年耕耘终收获硕果 长见识!古人原来这样种葫芦 蝈蝈为何不爱叫?原因找到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jd/4320.html
- 上一篇文章: 死于催吐
- 下一篇文章: 阿根廷游记梅西喝完苏亚雷斯喝苏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