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隐秘而迷人的画家村,逃离城市,来一场
屋主介绍 胡赤骏,年生,广东开平人。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副教授、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 湖 庐 湖庐 胡老师的家湖边的房子 葫芦的谐音寓意吉祥 周末的清晨,抵达目的地打开车门就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凉爽的微风,与热闹的城市不同,这个氤氲的景色里,透着木的清新、虫鸣鸟叫、花草的芬芳…… 静谧又美好,让人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原来脱离了城市,我们还可以这样玩。” 这个嵌入山林的建筑,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当你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感到疲惫和麻木,它会告诉你:“慢一点。” 在这里,你可以融入最纯粹的生活方式里,栖息于自然,享受于山水,让人不禁啧啧称赞。 这个地方就称之为——湖庐 撷芳亭 走进大门右侧有个名为撷芳亭的地方,撷是采摘的意思,芳是女主人的名字,希望客人在里面寻宝就像在山林里采摘芳草的过程。 屋子里摆放着她设计的衣服,大多都是中式的衣服,衣服的每一个曲线的弧度都拿捏到恰到多处,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它穿在身上会散发怎样的韵味。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还有各个地区淘回来的小物件,它们陈列在架上、桌子上、篓里,就像是展品一样,形态各异,在灯的折射下散发通透的光,那些精致的器皿和装饰品代表着一种无法取代的匠心精神。 同样极具匠心的还有包括旁边的展厅,一幅幅画被精致的框架包裹,展示在这个空间里。 禅房 经过展厅就是禅房,通透的玻璃外就是山林,伴着鸟鸣和流水声,闭上眼睛去感受属于自然的静谧,这里就是平时喝茶、打坐、瑜伽和禅修的地方。 夜晚的禅房开灯后从外面看就像是蒙上一层薄雾,门口的灯笼就像徐徐升起的热气球,氛围感萦绕在此,从城市来到山中,最适合的事情就是放松身心,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心灵也随之治愈。 湖边树屋 几棵纤长高大的树就在这里肆意生长着,相信你一定听过王维的这首诗吧:“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管家告诉我们,过来住的客人还有一个乐趣就是可以捡从树上掉落在地上的相思豆,这种豆子可以做成首饰,用以相赠能够增进感情。 最原始的景色最纯粹的情感 上一次见到这种豆子还是儿时住在爷爷家中,窗台上放着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一颗颗红色的颗粒,是奶奶年轻的时候送给爷爷的,一股情感触动油然而生。 其实老一辈人的浪漫没有太多的表达方式,只有瓶子里承载着的纯粹感情。 湖边树屋这边称之为一期,这边的特点就是会保留很多的原生树,像图中这棵树已经陪伴他们十几二十年了,树旁屋顶的砖瓦成为小鸟歇息的地方,树上结满一簇簇的白色花朵,十分惬意。 当初改造的时候完全没有想要将它砍掉,反而加建更多材料去保护这棵树,这样自然就会在炎炎夏日时反馈大家阴凉场地,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起初工人们都喜欢在这呆着,证明夏天的时候这个区域很凉快,于是就在此建了木屋。 但是由于这边是岭南地区,雨水较多,树屋就这样坍塌,变得没人敢在这里呆了。 但是吸取经验过后在此上建的卧室和厨房、古松餐厅还有卧室。半开放式的厨房供给大家使用,大空间能容下不少人,锅碗瓢盆样样齐全。 木制的橱柜表面还留有生长的纹路,不同的酒和杯子透过压花玻璃若隐若现,就连烤箱、蒸炉、微波炉都被包裹起来,鹿角吊灯的暖色调让烹饪这件事都变得温暖。 参观完这片区域之后,我坐在靠近湖边的摇椅上,环境安静,只有鸟叫声,隔着玻璃都能听见鸟叫声,人心就容易安静下来,这确实是一个创作灵感的源泉,这样的一个空间完全可以将人与自然那层隔阂捅破。 玻璃房子 起初这个地方没有水电,车也进不来,就连进来的路也需要借助镰刀开路。二期的玻璃房子简直就是精华一样的存在,多天窗的大空间,完全可以解决白天采光的这个问题,无论房间再怎么隐蔽,都有光照进来。 从茶水间走进客厅,你会发现走进了岭南的西关大屋里,很多家居都是两位主人的藏品,包括从西关大宅收入囊中的屏风。 木椅旁青花瓷样式的台灯我还是第一次见,蓝色的花纹清晰可见,白色的灯罩简简单单没有喧宾夺主的感觉,灯放置在沙发两侧的桌子上,保证了这个区域的照明。 右侧还提供了下棋的场所,旁边的榻榻米垫子恰好能够眺望到山林美轮美奂的景色,天气好的情况下可以感受着太阳的温度,望日落而息。 这里就像是他们的家一样,平常出门在外也不忘了心系这里,遇到茶具、书籍、装饰之类的藏品都会带回来,就好比有有个玻璃房子的大木门,就是专门收入囊中的,为了迎合木门的高度,建房间时也与之契合。 楼梯是我最惊喜的地方,所有大小不一的石子都通过人工的方式运输进来,铺在侧边铺成梯形,这里顶上的玻璃面积比其他的地方要大得多,光线照下浅色的石子显得这里更加明亮,即便是没有太阳的天气里,这里的亮度也没有丝毫的影响。 湖庐像是一个植物园,更像一个藏品展馆,整个地方洋溢着一股不可复制的原生态的美,这里的植物部分是原生的,部分从外特地带回种植,玻璃房子的五套房间是动物名称,分别是白鹭玉兔猫头鹰萤火虫松鼠,当我们安静下来仔细观察的时候总能轻易看到它们的身影。 走进房间,让我想起了《林中木屋》的情景,离开了城市呆在林中沉溺于大自然独有的节奏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一个“自发性与世隔绝”的人。 住在这里可以倾听树被风拂动的沙沙声响、夜幕里猫头鹰咕咕的低鸣、感受阳光随着时间穿过玻璃在房间慢慢挪动,在寂静中安放疲惫的灵魂。 房间的每一扇窗户都像一幅惟妙惟肖的画,角度放置的复古座椅可以在坐下来欣赏景色的同时与好友喝茶畅谈。这里小部分的摆设还是出自杭州的一个独立品牌,颖欣介绍说这个品牌家具的和屋子的颜色不一样,放在这里会显得不那么沉闷,相对跳脱。 床头的柜子样式看上去有些许斑驳,无从想象它以往是什么样的用途、被放在什么地方亦或者是被怎样的人拥有,只知道此刻它来到了湖庐,因为被欣赏,也就拥有了价值。睡在这样一个舒适的空间里,到清晨时分都让人忍不住在柔软的床上赖多几分钟。 隐秘山洞 而第三期名叫隐秘山洞,是因为建筑时挖开了一半山体,在中间建了房子,而且楼层比较矮,不过这也是它的特点。 有客人说建筑风格与主人的性格很连动,主人的性格开朗、就像森林保持采光就需要强烈的太阳。 胡老师于学生而言,除了是一位学术教授,更是一位人生导师。在教学生的时候面面俱到,他会告诉他们不仅要创作,还要学会玩,而且要有自己的兴趣,去做一个有趣的人。 年至今整个过程,湖庐就像是一个人一样,从未停止生长。 当初的这里只是一块景色迷人的地,胡老师最初只是因为想将景象保存下来,呆在画室创造,或者约上三五知己一起戏水,与家人一起度假休息,后面才有想要做成商业项目的想法,新的主理人带着团队,将这里升华成为一个活的项目,以一个更好的状态对外开放,空间和房间开始拥有了它的名字。 湖庐所有大框架的建筑都是由胡老师设计的,而小的细节有夫人打理,两人硬柔相融相辅相成不断倾注心血之后,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环保也是这里十分注重的问题,湖庐尽量不固化土地,也不随意砍伐树木,主人觉得这样的话即便有一天这个地方不再有了,这里的植物也可以再生,因为生态问题确实值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pf/10939.html
- 上一篇文章: 文创直播大赛之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 下一篇文章: 陆良招聘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