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五六
(四)“古春壶” “古春壶”的壶铭为:“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髻。”含义为:春天供什么?春天供茶事。说话的是谁?是梳着“双丫髻”的小丫头。 中国的“茶事”种类繁多:古代有“三时茶”之说,即按三顿饭的时间分为朝会(早茶)、书会(午茶)、夜会(晚茶);现在则有“七茶事”:拂晓、早晨、正午、饭后、夜晚的茶事以及专题和临时茶事;此外,还有开封茶坛的茶事及其惜别、赏雪、赏花、赏月等茶事。而且每次茶事都要有主题,比如祝贺新婚、乔迁之喜,纪念诞辰或是因得到珍贵的茶具而庆贺等等。两髻形状如丫形,故称“双丫髻”,这种髻式,自商代始,各朝代均流行。春天是一年采茶的开始,春茶又是全年最好的茶,春季是茶农最重要的季节,茶事的两个主角——茶壶(“古春壶”形如丫髻)和供茶人——恰好又都是小丫髻,故铭文显得语调生动形象。同时,铭文里还隐喻了“制壶始祖”供春,当年他也是梳着双丫髻的小童仆。另外,在溧阳西北,与句容的界山就叫“丫髻山”,秀峰高耸,好像双髻,山民素有种茶、品茶、赏茶之风俗。故铭文切茶又切景,一语双关。由此可见,溧阳丰富的人文景观正是“曼生壶”创作的源泉之一。 欣赏:采用“特紫”泥料制作的“古春壶”,容量约毫升。 (五)“石扁壶” “石扁壶”的壶铭为:“有扁斯石,砭我之渴。”含义为:有了这把如圆石般的“石扁壶”,就能够满足我渴求得到好壶的愿望了呢! 初识石扁,并不起眼,造型古拙,壶面粗糙;然再观之,则觉其意犹未尽,粗中有细;久而观之,乃觉此壶大拙大雅,内涵至深。拥此壶以饮茶,自觉文气高三分,或许“宁静致远”用于此处最为恰当。其中还蕴含了“石”与“时”之天机,“石扁至”乃“时来运转”之意也。 说明:图样即“石扁壶”,源自网络。 此壶的来历为: 曼公钟爱紫砂茗壶,然常叹平生未得一式以尽显才学。潥阳赴任,已过三载,调令将至,而此壶未得,曼公夜卧冷榻,久不成眠。忽有小童唤之,起身跟随,行至一桥,小童不见,桥头置一五彩石,上书“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公拾之,得意忘形,失足落水!曼公惊醒,乃南柯一梦!而圆石、八字却历历在目,曼公掌灯夜画,以梦中所见之石为壶身,绘好流、钮、把,真乃一款千古难觅之壶式!有如高山流水遇知音,曼公喜极而泣。有诗为证:无悔三载苦寻觅,南柯一梦巧画伊。尽展平生八斗才,一朝得之累吾泣。 欣赏:采用“本段”泥料制作的“石扁壶”,容量约毫升。 (六)“葫芦壶” “葫芦壶”的壶铭为:“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含义为:画着葫芦画,喝着“葫芦壶”里的茶,愉悦地和亲戚说着亲情的话。 铭文表现了作画、喝茶、聊天的意境。“葫芦”与“福禄”谐音,是民间象征幸福的吉祥物。 说明:图样即“葫芦壶”,源自网络。 此壶的来历为: 曼公自幼家境贫寒,苦读入仕后为官清廉。某日,一远房外甥来访,竟以一担青葫芦为礼。曼公不以礼薄,热情款待。外甥虽亦清贫,却也酷爱读书,临走道别:“区区葫芦不足为礼,送福送禄与舅,贺以福禄双全。”曼公大喜,连声道谢。外甥别后,曼公捧葫芦逐一观看,甚觉可爱,遂拎起一只,置于案头作画,画毕再观,越觉有趣,遂依葫芦作紫砂壶式样,壶钮上之小环,更是点睛之笔,曼公乐之,遂命名“葫芦壶”,取“福禄双全”之意。 此壶特别之处在于壶钮置一小环,把玩时“丁当”之音不绝,犹如曼公细语送福,情趣盎然。曼公设计此壶时,能准确提炼出葫芦的特征,这是曼公绘画功底所赐,壶把尾梢的一个内钩,把葫芦藤蔓表现得活灵活现! 欣赏:采用“本段”泥料制作的“葫芦壶”,容量约毫升。 丁俊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my/7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紫砂壶传统器型科普大全建议收藏
- 下一篇文章: 干货茶席设计与意境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