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409824.html

上周我们学习了小麦中TaPHS1(TaMFT)基因的定位克隆工作,今天再来学习下TaMFT基因在另一篇文章中的研究成果。这是年9月发表在ThePlantCell上的题为“AWheatHomologofMOTHEROFFTANDTFL1ActsintheRegulationofGermination”的研究论文。

种子休眠调控种子萌发的时间,并且也是一种重要的适应环境并且长期生存提供了重要的适应性策略。同时,环境温度对休眠调控也具有重要作用,发育期间的低温会产生更高的休眠水平。对于农艺性状来说,种子休眠的调节对于防止收获前穗发芽和使种子有均匀一致的发芽都非常重要。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挖掘、克隆调控休眠的基因并解析其调控机制则极其重要。

通过对13℃和25℃下生长的SK和N61的休眠水平鉴定发现,种子发育过程中的低温处理有助于高休眠水平的形成(图D)。但是由低温导致的休眠水平可以被后熟作用打破,不影响后续的籽粒萌发。

本研究利用微阵列分析鉴定到一个与调控种子休眠的基因MFT。但表达数据表明该基因与拟南芥的AtMFT调控可能不同:13℃和25℃下的ABI3及DELLA基因的表达并无差异,仅ABI5有细微的差异。(他山之石

拟南芥休眠调控基因MFT的分子机理解析)

分别利用二倍体和六倍体群体进行定位分析发现TaMFT基因在调控休眠的QTLQPhs.ocs-3A.1内。

亚细胞定位发现该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原位杂交发现该基因在盾片和胚根鞘中表达。

同时还发现该基因上游的-位点的突变会影响种子的休眠水平(下图)。同时遗传转化实验也证实了该基因在调控种子休眠方面的功能。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jg/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