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很重要,防湿不可少
经常有患者说,医生,我湿气很重,一看舌苔,一问大便,果然湿气很重。 湿邪是常见的致病因素,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容易阻遏人体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使人生病。 生活居住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容易感伤湿邪,都说病从口入,日常饮食等方面不注意,更容易生湿。 所以常有朋友问:祛湿的茶没少用,但是效果为什么不明显呢? 那是因为光治了标忘了治本,湿气祛了又生,像野草一样?今天,想自己和大家,从生活的细节做起,不做、少做生湿的事情,湿无生源,一祛就了。 长夏湿气最盛,也最多湿病。外湿最容易损伤脾阳,影响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导致内湿产生。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有了湿气,便助长了一些疾病的气焰。 湿属阴邪,具有两面性 湿+寒气=寒湿 湿+热邪=湿热 生活中,我们的一些日常做派,特别是小孩和年轻人的喜好 会让湿气趁虚而入,伤人体质,危害健康,不可轻视! 1喝的都要冰 ·有些朋友夏天离不开冰啤酒、冰咖啡、冰饮料、冰雪糕,就连水都想喝冰的,其实冰饮本质就是寒湿,这就相当于直接把寒湿喝进体内,把致病因素请进家门; ·喝冷饮有伤阳气,因为我们需要用身体去暖这些冷饮,阳足而湿少,湿多而阳弱; ·脾得温而运,冷饮伤脾,诸湿运化皆属脾,脾阳伤害了,运化则会出问题,湿气久散不化; ·同时,《黄帝内经》认为冰饮伤肺,肺气受损,湿气便无法通过皮毛宣发,积在体内产生湿疹、过敏性皮肤病、风湿等疾病,所以,冷饮要少喝,小孩更要少喝,放纵小孩饮冰饮冷不谋财但害命。 2减肥吃水果代米面 ·拿水果当饭,水果吃得过多。中医讲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要适度吃; ·有的朋友想减肥只吃水果,实则水果多数为寒湿,会加重体内湿气,导致湿胖。 3吃的太多管不住嘴 ·中医的养生观念之一,“常吃七分饱,疾病不来找”,一些朋友有大肚腩,形似“泳圈”,这代表身体有一定的湿气累积。如果吃饭不节制,早上不吃,晚上吃撑,或者顿顿吃到撑才停筷,这种饮食方式伤脾胃,导致积食,积食一久化湿化热。 4能坐着绝不走着 ·久坐伤脾,脾虚湿多,气虚无法化湿,体内废水多导致尿频、口渴。久坐不利于脾气健运,阳气不足自然不能化湿,久坐不运动,湿气也会找上你。 5好食甜 ·心情不好吃点甜品,压力太大吃点甜调节情绪,但甜却是“糖衣炮弹”,那些甜的食物多黏腻,比如蛋糕、奶油等等,这些食物到肚子里难以运化,损伤脾胃,形成痰湿。中医认为甘淡补脾,但是这个甘淡是自然之物,如五谷、山药等,而非过度甜腻的人工制品。 6好吃肉 ·很多朋友无肉不欢,顿顿饭都要有肉,吃的脸、肚子都变圆。中医认为:肉生痰,只要是属于肥甘油腻的,吃到体内都会生湿。如果再搭配些啤酒,酒助湿邪,更加重“湿毒”。这里并不是让大家不吃肉,而是适度,搭配青菜。 7空调吹的太多 ·空调,在夏季房间内湿本来就多,吹空调则营造了寒+湿的环境,长期呆在这样的环境中,最容易产生皮肤病,常见湿疹、荨麻疹。这是因为寒气让毛孔收缩,湿热本想通过皮毛排除,而空调让湿热“憋”在皮肤之中,生出皮肤病。 如果只是身体有湿气,症状轻微,中医专家建议可以通过饮用竹壳茶或橘红茯苓甘草茶或陈皮普洱砂仁茶来调理。 按需选择每个胶囊萃取2杯,就可以直接饮用。 竹壳茶,原名葫芦茶,海外侨胞称“仙茶”,有多年的悠久历史,产品用深山采集的10多种常用草药,主要包括鸭腿沐叶、金不换、救必应、金银花、鸡骨草、金钱草、葫芦草等通过特殊工艺配制而成,其性味甘和可口,传统用竹壳包装成葫芦状,具有祛湿消食、通便减脂,预防感冒(风寒、风热、暑热)的作用,是居家常备保健茶。 化州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 防生湿,再祛湿,从日常做起,改习惯,微调养,保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jg/5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妙玉的茶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