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汲江煎茶》

北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注:

标题:一说于海南儋州所作(年),二说于惠州所作(-年)。

汲(jí)江:指从江里打水。

活水:指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

还:仍旧、依然。

须:应该、必须。

活火:指有火苗的明火。

钓石:指江边垂钓所处之石。

深清:指深而清的江水。

瓢:用来舀(yǎo)水的器具,一般为葫芦干壳或木头制成。

贮月:指月映于水之时,一并舀入水瓶。

春瓮: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水瓮、酒瓮。春天装水入瓮,谓之“春瓮”。

杓(sháo):同“勺”。

分江:从江中取水,谓之“分江”。

夜瓶:指盛水的器皿瓶子。夜间分水入瓶,谓之“夜瓶”。

雪乳:指煮茶时茶汤表层的乳白色浮沫(沫饽)。另一版本作“茶雨”,同义。

脚:一指已出味的茶叶渣,俗称“茶脚”。二指靠近“釜”(锅)的茶水,位置最低,谓之脚。

松风:指沸腾时发出的松林风声。

泻:指倒出。

枯肠:一指饥肠辘辘,空着肚子。二指才思枯竭,引用自唐代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未易:不容易。

禁:承受。

荒城:一指被贬官的地点海南儋州。另一版本作“山城”,二指被贬官的地点惠州。

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叫打更。长短更,即指打更敲梆子的次数,每更所敲不同次数与快慢。敲的次数少,为短;敲的次数多,为长。

评榜词

《史上最美茶诗》评为第53名。此诗为宋代茶诗名篇,也是名士苏东坡描写煎茶的著名茶诗之一。全诗清新简淡、精美细腻、含蓄洒脱,勾勒出了一幅孤寂唯美的春天月下煎茶图。其文字之妙、茶技之精、意境之美,令人叹为观止。绝世天才苏东坡,所到之处无不浸润茶香;所涉之所无不留下其风雅卓绝的身影。其以诗词融合茶香,达到了宋代茶诗的巅峰之境。其对宋代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立有巨大功勋。

此诗写于苏东坡贬谪海南儋州(或惠州)所作,其时心境凄清,生活无着。而同时,苏东坡在黄州之后的醒悟与超脱也在此诗体现尤深,在孤寂无依的贬谪生涯中,亦无改洒脱心性与生活态度,更不会改变历史文化沁入的生活审美,可谓:枯肠难挡煎茶香,荒城更见月色明。在苏东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非凡人格魅力,至今仍然满纸留香,令人蔚为神往。南宋诗人杨万里赞赏此诗说:“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

全诗写的是在一个月朗星稀的春夜,苏东坡前往江边打水回来煎茶独酌的经历。对于这个过程,苏东坡进行了精细而唯美的描述,从取水、舀水、煎茶、斟茶、饮茶到听更声,无不生动细腻,无不淋漓尽致。春夜无人、江中月色、自汲江水、烧柴煎茶、雪乳翻腾、松风忽作、难禁三碗、荒城独坐、幽幽更声,多么的凄美与唯美?多么的孤寂与洒脱?

首联“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写的是煎茶对水质与用火的细致要求,以及夜临江边汲取江水。虽然环境简陋,但对于饮茶之道,苏东坡依然是精益求精,深清活水、硬木活火。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曾赞评道:“此诗甚奇,道尽烹茶之要。且茶水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水、茶、技艺,正是煮茶之道的三大要素,也是确保茶汤美味的三大要点。苏东坡文采惊世,更是一位茶道大家。其谙熟于唐煎宋点,更是对北宋时期的四个茶文化中心了然于胸:成都地区、汴京地区、江南地区、建州地区。苏东坡茶技之精湛,于此已然展现。颔联“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写的是简简单单的取水分水过程,却写得极具艺术魅力,尤其是“贮月”、“分江”这二个意境极其唯美!“贮月”,月映于水,用瓢一并舀起。“分江”,从江中取水,如同江水分流。春瓮、夜瓶,顺便就点出了春天的夜晚。江中明月瓶里江,东坡踏夜茶添香。为什么如此平常的一次取水过程,却写得如此美妙而令人入胜?因为他是苏东坡。颈联“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写的是煎茶。西晋杜育《荈赋》有言:“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意思是茶汤煎好之时,沫往下沉而汤花上浮,如白色的积雪一样光亮,又如同春天开放的花木一样灿烂。而唐代陆羽《茶经》也言道:“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煎茶之时,茶汤表层的乳白色浮沫(沫饽)象雪一样白。诗中所言,雪白的沫饽翻腾,把茶叶渣也带出来了。煎茶法的碾茶,要求细而不粉,意思是碾得碎细,但不是茶粉,所以自然有茶叶渣。而沸腾之时,则会发出如同松林风声一样的声音。唐代陆羽《茶经》曾言:“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苏东坡《试院煎茶》也写到:“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就是说煎水沸腾之时,飕飕作响,如同松林风声一样。诗中所言,松林风声忽然变成了倾茶声,意思是沸腾了,煎好了,然后倾泻倒出的意思。茶汤翻滚,然后斟茶,就是这么简单,却又是写得如此神奇。视觉、听觉,都被苏东坡调动起来,茶汤的动态和他出神的静态,也跃然纸上。尾联“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写的是饮茶之后的幽幽感叹。除了凄清孤寂的意境极为传神之外,其间的各种冲突矛盾更是令人深思。首先,一边是物质的匮乏,另一边是远离汴京的精神自由和悠然自在的文化追求。苏东坡贬谪之后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辛,勉强填饱肚子,一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但精神层面却异常丰富,煎茶读书,施教天下。其次,一边是荒城外的凄清孤寂,另一边是超然与洒脱的心境。比如枯肠与三碗,引用自唐代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歌):“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苏东坡诗中的枯肠,虽然引用了卢仝所言之枯肠,但其实表达了本意:空着肚子。纵观历史,都是生活水平有保障的时候,饮茶之风才会繁盛;所以,没有油水的肚子是不敢多饮茶的。因此,苏东坡说到:“饥肠辘辘的枯肠,不容易承受唐代卢仝所说的三碗茶啊!”其中,毫无疑问苏东坡谙熟于卢仝《走笔》茶歌,更是推崇两腋徐徐清风生的茶仙之境。再比如荒城与超然。“坐听荒城长短更”,意思指“饮茶后静静地坐着,倾听着远处荒城幽幽传来的打更声。”荒野小村,远听更声,多么的孤寂幽寂?多么的凄美唯美?而作为一代文坛领袖,贬谪万里荒城外,谁人不惆怅?但同时,又是多么的洒脱?多么的超然?诗中所言:“坐听荒城长短更”,不过是茶后的幽寂之境,不过是烟火之外的淡然之心。公元年的乌台诗案,苏轼经历了“拉一太守如驱犬鸡”的羞辱,经历了天的生死劫难,在捡回一条命贬谪黄州之后,才是真正的凤凰涅磐,从此苏轼变成了苏东坡。诸如:“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也无风雨也无晴”“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等,从此苏东坡展现出温暖、宽和、醇熟、洞彻的人性光辉,展现出无以伦比的绝世才华和人格魅力。

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茶人,苏东坡以极其深厚的道释儒文化底蕴,酝酿了灿烂的茶道思想与茶美学修养,所到之处,所涉之所,无不散发出悠悠的茶香,无不成为令人仰视的卓绝风姿。宋代的各个茶文化中心,何处没有苏东坡的身影?纵观数千年茶史,凡涉及北宋怎么能缺少苏东坡的风雅?

《汲江煎茶》一诗,苏东坡使用的是唐代煎茶法,而不是宋代点茶法。作为一代茶道大家,苏东坡谙熟蜀茶法(西蜀旧法,加姜、薄荷等物)、煎茶法、点茶法。若以特点而论,蜀茶法最为久远,煎茶法最为贴近自然,点茶法最为典雅精致。而身处荒城之外的小村,苏东坡也只能使用煎茶法;另外,从其诸多涉茶诗词可见,苏东坡极爱使用唐代煎茶法,不仅茶技精湛,对于唐代的茶理也极为推崇。苏东坡之后,已逾九百年,如今尚遗存多少茶道思想与煎茶文化?在无数次的战乱与历史烟火之中,如今的茶人又会如何对待生活与生命呢?

大意如下:

流动的活水,

还必须要用炭火来烹煮。

便亲自来到江边的钓石上,

汲取幽深清澈的江水。

用大瓢将明月与江水,

一起舀入春天的水瓮之中。

再用小勺分出江水,

装入夜晚的水瓶中。

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滚,

锅底的茶叶渣不时浮现而出。

煎茶时飕飕作响的松林风声,

忽然变成了倾泻而出的斟茶之声。

饥肠辘辘的枯肠,

不容易承受唐代卢仝所说的三碗茶啊!

饮茶后静静地坐着,

倾听着远处荒城幽幽传来的打更声。

苏轼(7—),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代文学巨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进士,任曾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各州知府等职。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茶文化宗师、哲学家、佛学家、医学家、教育家、经学家、美食家、生活家等。苏东坡,出身巴蜀眉山,求学于道院,自幼受到巴蜀茶文化的熏陶。故居后山就有茶树,离著名的汉代武都茶叶市场只有20公里。20岁进士及第,状元之才,文名极盛,称雄于北宋都城汴京,是著名的西园雅集主角之一。出入江南,任职多年,谈禅论道,茶香氤氲。笔下《叶嘉传》的主角叶嘉,则寄身于建州贡茶,并将茶拟人化,赋予茶人精神。

北宋的四大茶文化中心,都笼罩在苏东坡的茶香之中。宋代的茶与雅,已融为一体。

——摘自《史上最美茶诗》,逍遥哥编著。

图片来自网络。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茶的核心思想》,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已保留原创证据并已申请官方版权登记,即将出版。

原创文章发布唯一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jg/10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