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仁高中有位年轻的朱琳玲老师,她既是位新入职的数学老师,又是位有着特殊手艺的“民间艺人”。出自她手的核桃微雕作品惟妙惟肖,每件核桃微雕作品都小于一枚一角硬币,一出手就惊艳到了辅仁所有老师,被同事们戏称为“指尖上的雕刻”。朱老师受爸爸的影响,爱上了这门独特的民间技艺。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独特的传统手工艺。

朱老师的特殊手艺,也引来了《无锡日报》教育周刊对她的独家报道。

(以下文章摘自年11月2日《无锡日报》教育周刊)

  在辅仁高中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枚枚由桃核制作而成的桃篮、葫芦、平安锁、鸳鸯……这些精致的作品都出自学校数学教师朱琳玲之手。

  说起雕刻桃核的缘由,朱琳玲告诉记者,“我上高中时,爸爸爱好桃核雕刻,看他雕刻茶壶、拖鞋、元宝等,我觉得非常厉害,很想亲手尝试,但苦于没有时间。”终于在大一暑假,她向爸爸拜师学艺,从最基础的桃篮开始做起。虽然桃篮看起来制作很简单,主要用磨刀石磨,可因为不熟练,朱琳玲用了5天的时间才完成了第一件作品。“过程很艰难,但我一直坚持了下来。”因为没有合适的工具,朱琳玲认为自己最开始的几件作品都非常粗糙,为了把桃核打磨得更精致,她和爸爸开始在五金店寻找适合的工具。“一件一件尝试,寻找适合雕刻细节的工具。”现在,他们拥有了一套齐全的装备。不过,记者了解到,她雕刻时就坐在小板凳上,左手的两个手指捏住桃核,另一只手使用工具进行雕刻,“当需要特别用力时,我就蹲下来,把桃核放在地上进行雕刻。”

  朱琳玲说,桃核微雕的制作过程首先要精于选料,须根据其大小、形状、颜色进行分类,然后是设计,根据核的形状进行构思,并将需刻画的形象在核上进行勾勒,定型后再雕刻、修正、打磨、抛光。桃核微雕创作缺的是原料,“平常的桃核不能用,只有野核桃才行。所以我们也要一棵树一棵树地寻找。”

  每做一件微雕,短则几个小时,长则两天,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有时一不注意刻刀把手划破,手上留下不少疤痕。“虽然微雕很辛苦,就像当老师也很辛苦,但是既然我选择开始做这件事,我就会努力把它做好。”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
北京白殿疯医院挂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jd/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