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医院那里好 http://pf.39.net/bdfyy/bdfal/210405/8814491.html

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一样的茶,一样的茶具,自己泡的就不如别人泡的好喝呢?是哪里出的问题呢?

相信很多朋友也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茶店里喝的茶,买回去后自己在家泡就感觉不一样了。

其实这很正常,同一泡茶,相同的水温和茶具,不同的人冲泡,泡出的茶汤滋味多少都会有差别。但泡茶这件事不难也不复杂,需要讲究的地方有,但没那么玄乎,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人都说“相由心生”,我们见很多茶艺高手,都是云淡风轻,淡然沉稳之人。不仅在手法的娴熟上,更在当时泡茶的心境上。我们爱一个人,愿意为那个人做一餐饭,就会很用心的去做,这便是用心。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泡出来的茶是给喜欢的人喝,自然也会心中充满欢喜,以这种愉快、平和的心境泡出来的茶,味道也会更好。

所以,当我们看一个茶艺高手在泡茶的时候,内心也会慢慢宁静下来,被其所传递的一种优雅、高贵、平静的氛围所感染,这便是传统文化中常说的,“人境合一”。

我们再来说最基本的一些技巧和要领。

茶具:盖碗或壶外观好看没用,重要的是容量,多少容量跟接下去投茶量以及注水量、浸泡时间有直接关系,比如岩茶的袋泡装一般是8g一泡,分别在容量cc和cc的盖碗里冲泡,前者注水量和后者注水量肯定是不同的,一样的浸泡时间,泡出来的滋味也会不同,前者相对来说会浓郁一些。因为cc的注水量比cc的少,从而增加了浓度。

投茶量和多久出汤:如果是泡袋装的茶,基本上岩茶是8g一小袋,红茶是4~5g一小袋,这种就方便了些。但如果是散装的茶,你无法确定该投放多少茶叶量,可以先自己尝试放适量茶叶冲泡,觉得淡了或者浓了,那么下一次冲泡茶叶时,心里就会知道该放多少量。而出汤时间,是根据你投放的茶叶量所控制的,茶叶放多了,出茶汤应该快些,茶叶少了,则可以让其稍微浸泡下再出汤,最主要的是以适合自己的口味为前提,依每一泡的味道去调节。讲究的人会在茶盘边上备个克称,若不嫌麻烦,我个人是推荐买克称的,每次喝多少就称多少克的茶,至少会比凭感觉投放茶叶精准。

还有一点值得提下,一款茶,如果是散装的,刚打开包装开始喝,条索是完整的,并无异,当喝得差不多没了快要见底,碎茶会比较多(正常情况,茶叶又干又脆,在抓取过程容易折断茶叶,从而碎茶就渐渐留在了底部),这时你泡包装底部的茶叶,跟先前条索完整的茶相比,一样的克数,底部包含碎茶的会略浓些,遇到这种情况,要是你觉得浓了,出汤就应该快一些。袋泡装的茶也会有类似情况,茶叶装在大箱子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碎茶),一泡一泡包装起来,当包装到箱子底部,同样也有碎茶出现,一般商家都会筛选碎末,把比较碎的筛掉,但怎么筛选,还是没有箱子刚开封前那样的完整条索,所以这样会造成部分袋泡装里的茶叶包含碎茶,甚至碎茶偏多都有可能。

以上只是一个参考建议,具体还需依自己口味而定,适合自己的口味才是最主要的,所以泡茶是可以很灵活,不必看着网上所谓的“泡茶方法”照葫芦画瓢。你喜欢什么样的口味,只需要琢磨投茶量和浸泡时间这两点就行了,没有规定一定要泡多少克和多少时间出汤。

茶叶是因人、因时而异的东西,因为制茶人和天气关系,所制出的茶叶会有不同表现,比如有的茶因工艺或天气、采摘等原因,茶味偏重,这种情况就不宜浸泡过久,否则会浓苦。而有的茶做出来茶味偏薄,无力,这就需要稍微浸泡下才出味,所以浸泡时间是没法用准确时间去控制的,若依网上很多教大家的第一泡XX秒出汤、第二泡XX秒出汤的方式泡茶,那基本是个十分滑稽的事情。

希望刚喝茶的茶客们能够记住这四个字,不同茶叶有不同泡法,5克茶叶量有5克的泡法,10克茶叶量有10克的泡法。千万别死板照着“教程”泡茶,面对新茶或者第一次接触到的茶叶,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开始试着冲泡,根据自己口味投放茶叶和调节浸泡时间,在第一泡的时候感受下淡了还是浓了,再在下一泡时候就知该快些出汤还是慢些出汤,几次之后你就会了解某款茶的茶性,知道该怎么冲泡合自己口味。

为什么你泡的茶没有别人泡的好喝?

举个例子,之前有位客人平时喝绿茶为主,第一次喝岩茶,买回去就按着他平时泡绿茶的投茶量冲泡,然后发来照片反馈味淡,我看盖碗里的茶叶量就知道是放少了,第二天他跟我说试着多放点茶叶,香气味道就出来了。

其他的细节:

我是直接注水入盖碗,是否沿着边缘注水还是直接注水,这个在我看来对茶叶影响不大,茶叶自身品质摆在那,一泡带有涩感的茶,再怎样变着花样注水,依然还是涩。一泡口感好的茶,如果说直接注水会让汤水口感变得不好,那这茶也不用喝第二次了。

除了绿茶有的人喜欢用温水泡,其他茶用沸水泡完全没问题!

不要说红茶芽头怕烫这种让人不明觉厉的话,如果说怕烫伤,制作过程中在焙干的时候要以上的温度,那岂不早烫死了?当然,这句话只是玩笑,实际只要工艺到位、采摘期到,根本不惧沸水冲泡。用80、90度的水冲泡茶,汤水确实会柔和许多,包括茶叶的缺点,苦涩感也会减弱。

但一款好茶明明可以用沸水冲泡表现出本真滋味,还依然好喝,为什么却要用温水呢。沸水冲下去会把苦涩感泡出来的茶是工艺欠缺,不是水温的问题。不过,各人有各自口味喜好,若觉得水温低一点泡的茶更好喝,那就继续依自己方式泡茶。

不同地区的自来水存在差距,南方的自来水还好,我平时泡茶也都是用过滤过的自来水,曾听过几个北方朋友说过他们那的水不适合泡茶,烧开后氯气味比较大,一般这种情况建议用桶装纯净水就行了。

好的水无非会增加点茶汤甜度,甚至汤水的厚度,拿纯净水跟山泉水泡茶,肯定是山泉水甜一些,我个人也试过不同品牌的水泡茶,山泉水给我感觉最好。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在家天天喝到山泉水,还有承受得起农夫山泉的成本,所以只要你家的水不会给茶带来负面影响,都称得上是“好水”。

前几年去景德镇还有宜兴去的最多,那个时候常常走在山路上,会看到很多人在山边接山泉水,那是真正的从山上自然流下来的山泉水,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的痕迹,很多人一大早就跑到山里去,专门去接山泉水,接够一天、两天的用水量,再返回去,如此往复,乐此不疲。想想,这也是一种乐趣,生活中的仪式感,从来都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还有个小细节得跟大家分享,不管是用壶泡还是盖碗泡,出茶汤时要把壶或盖碗里的茶汤淋净,否则会影响下一泡的口感。还有出茶汤的速度,茶汤倒入公道杯时,手拿盖碗的角度决定了出汤速度快与慢,这个我觉得也得注意,做了个小测试,cc的盖碗,直接垂直拿着倒入公道杯的出茶汤速度到茶汤淋净是十秒左右,如果盖碗从斜到垂直倒入大概是15秒左右,这还要看盖碗缝隙,缝隙大,出汤速度也会加快,缝隙小,出汤速度自然也就缓慢。不要小看这五六秒的差别,五六秒时间也是能够增加茶汤浓度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jd/1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