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标题:《用数据说话--析矿泉水瓶有毒论》

作者:wyhkmng

炎炎夏日,放一箱矿泉水在后备厢是很多有车一族的习惯。经测量,在夏季高温炙烤下,车内温度可以高达75℃。网上流传的一则高温下汽车里的矿泉水会致癌的消息让不少市民吃了一惊。并且配了以下图片。放在车后挡风玻璃处,两天后,农夫山泉摇身变‘葫芦’了!”网友晒出照片。

同时抛出了以下观点:

、矿泉水瓶产生双酚A、塑化剂会致癌。

2、矿泉水瓶水中有异味,有有害化学物质析出。

3、微生物大量繁殖,变质

4、矿泉水瓶有金属锑。

作为一个在矿泉水瓶塑料—PET切片生产企业工作十年人员,用自己工作经历对以上观点作出解释:

首先对照片情况说明:瓶子是用PET材料制造的,学名上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超过70℃时,瓶子可能会变形。仪器:德国NETZSCHPC-差式量热扫描仪。在图谱上很清楚看到在67.5℃时,有吸热反应,所以这个温度是PET塑料软化点(玻璃化温度)。由于矿泉水上方有气体存在,受热条件下膨胀,所以矿泉水瓶吹成葫芦。

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以上观点大有市场:

、矿泉水瓶产生双酚,会产生塑化剂。

矿泉水瓶由PET材料制造的,学名上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原料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催化剂条件下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不会反应生成双酚A和塑化剂,所以双酚A和塑化剂不会出现。同时我作为售后,在农夫山泉,康师傅,娃哈哈和上海紫江(可口可乐)等用户处,都除PET外没有发现添加任何其他物质。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期间,公司将样品送至SGS检测,表明未检出双酚A和塑化剂。

2、矿泉水瓶水中有异味,有有害化学物质析出。

以下摘至网络的一段话:

“专家介绍,高温下矿泉水瓶易析出有害物质矿泉水瓶在高温下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今天记者采访了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杨博士,据他介绍,普通的矿泉水瓶所用材料成分为PET,即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聚乙烯,这种材料在70℃左右是会分解出一种名叫乙醛的化学毒素,“PET是为了增加瓶子透明度的,但乙醛容易挥发,但因为矿泉水瓶密封比较好,就容易使乙醛溶解到水里,这对人体有害。”他说乙醛会引起肠胃疾病以及头晕眼花的症状。”

有专家,XX大学教授,名气大。给人感觉材料博士话不会错,但PET,不是聚乙烯而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一个原则性错误。做化学的不会称化学毒素,最多称化学物质。乙醛:沸点20.8℃,PET中乙醛在70℃是有微量挥发。但乙醛是在食品中普遍存在。只有在达到一定浓度情况下,才会出现肠胃以及头晕眼花的症状。资料表明:急性毒性:LDmg/kg(大鼠经口);LCmg/m3,/2小时(大鼠吸入)。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用安捷伦气相色谱和E顶空进样器对矿泉水瓶原料PET切片,矿泉水瓶和在保温80℃水中8小时的矿泉水进行测试。

测试条件是在顶空中分布将样品加热到20℃,小时。数据显示:矿泉水瓶原料PET切片0.4ppm,矿泉水瓶8.6ppm,矿泉水.ppm。

资料表明:软饮料3.9ppm;冷饮25ppm;糖果22ppm;焙烤食品2ppm;布丁类6.8ppm;胶姆糖20~ppm。

但微量的乙醛可能会有异味,导致矿泉水瓶水中有异味,有有害化学物质析出这个观点。

3、微生物大量繁殖。

矿泉水出厂时已经经过杀菌,细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8℃,在70℃是5分钟可以被杀死。所以除非矿泉水已经打开或泄漏,不会出现微生物在保质期内大量繁殖。

4、矿泉水瓶有金属锑。

PET切片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需要,需要加入乙二醇锑作为催化剂,在PET材质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锑元素。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用ICPPE对PET进行测试。

、将PET切片加入硫酸和硝酸放入微波消解器中进行消解,然后定容后,用ICP进行测试。

2、对在保温80℃水中8小时的矿泉水进行测试。

得出结果是:PET切片锑含量为mg/kg,水中锑.5μg/L。

欧盟自来水的标准5μg/L。各个组织的标准分别是:

·世界卫生组织:20μg/L

·日本:5μg/L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加拿大卫生部和安大略省环境部:6μg/L

·德国联邦环境部:5μg/L

总结:由于矿泉水瓶子的受热变形和水中有可能有异味,导致人们认为这个谣言就是真理!

本文数据只对以下样品负责。、所用PET切片为自己公司生产产品2、矿泉水瓶为农夫山泉,康师傅,娃哈哈和紫江企业生产但为灌装的水瓶。3、瓶装水为以上各家市场销售的矿泉水,不包括其他饮料。4、对于其他企业生产产品和小厂加入回用料产品不在此列中。

征文活动往期内容回顾

方便面的检测

月饼香精成分测定

黑枸杞、蓝莓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喝一瓶饮料等于吃几颗糖?

蓝色洁厕块有致癌性?拿数据说话

大米中的“慢性”凶手——镉的检测

舌尖上的隔夜菜——亚硝酸盐的检测

第二期有奖征文强烈来袭!用数据说话,做“流言”终结者

征文时间:年月8日—年2月3日参与方式:、凡仪器信息网注册用户均可参加;2、发主题帖到所用仪器对应版面(小型仪器不确定版面者,可回本帖询问)。主题帖标题格式:+话题。发主题帖后将标题和链接回复至本帖,不回复者不进行征文统计哦~特别提醒:同一用户可针对多个话题发帖3、主题帖可包含以下内容,但不局限于以下方面:()简单说明要验证或破除的“流言”;(2)实验过程,越详细越好图文并茂最佳;(3)实验结果(验证或破除“流言”,或有可能性)

注:话题不限,但要求验证的过程与检测行业有关。有想法的小伙伴可以站短我,提前与我联系,确定话题符合就可以展开实验了哦!

征文要求:、坚持原创,杜绝抄袭!所发内容必须为仪器信息网原创,不得抄袭复制,若因网络抄袭复制等所引起的不良后果由参赛者本人承担。2、所拍仪器图片与图谱要清晰,数据结果要真实。~~~~~~~~~~~~~~~~~~~~~~~~~~~~~奖励机制:、在活动期间发主题帖,审查内容后符合要求即奖励00积分;2、原创主题帖发布后,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帖子,经仪器信息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jd/1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