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麒麟者,仁兽也。

一直以来,麒麟经常以仁兽、灵兽的形象出现在先秦诸子及以后的典籍里面,是天下大治祥和繁盛的征兆,一般来说受儒家影响较大,在黄老思想占主流的《淮南鸿烈》里,出现了“麒麟斗而日月食”的麒麟凶猛威武的另一面。

从先秦到两汉,麒麟的形象经过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自然界的一员,到与人和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把杰出人物比喻成麒麟到把万物之长宇宙之长的圣人比喻成麒麟。

麒麟与我国史书的关系也较为密切,从孔子作《春秋》的绝笔于获麟;到汉武帝获白麟;司马迁封笔《史记》;《越绝书》的写作也是直接受“绝笔获麟”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麒麟最初实有动物之名,后渐渐神化。而麒麟是麟被神化后才有的名称,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中国古代是否实际存在?其原型是什么?

古文字中的“慶”,即古文献中所说的麒麟,单称麟或摩。麒麟身上有铠甲式的外表和圆泡钉式的纹斑“肉甲”,这也是古人之所以称为“摩”(座)或“麟”的原因。

?

麒麟头顶部只有一只角,古人认为其与鹿属动物相似。根据头上独肉角、铠甲式外表、围泡钉式“肉甲”与马蹄类圆蹄,可知其原型实为印度犀牛。

麒麟古代被视为四灵兽之一,其特点与印度犀牛的生活习性有关。麒麟虽为庞然大物,但不好斗,故被视为“仁兽”。

在古代,印度犀牛因气候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南移,中原已很少见到,偶尔来到中原,便被认为是因王“仁德”而来,这便是麒麟被圣化为灵兽的重要原由。

1

麒麟,古之祥瑞。

麒麟送子说

麒麟送子源于古代传说,最初与儒家大圣人孔子有关。

据王嘉《拾遗记》载:“夫子未生时,有麟吐书于阑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孙,继衰周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征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

民间根据这个传说绘成“麒麟送子”图,“麒麟吐书”图,意喻圣贤诞生。

麒麟瑞兆说

把麒麟作为王道瑞兆盛行于两汉,这与入汉后大一统观念的成型、天人感应理论的渐入江苏徐州贾旺东汉画像石麒麟纹民心密切相关。

汉儒在继承儒学传统的大命观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天和天命的神圣性,形成天人感应的理论。在这种理论中,“天”的意志可以通过犬子传送到人间,“天”也可以通过降祥瑞或灾异来表示对君王为政得失的意见。

当君主受天命或有功德的时候,就会出现麒麟,凤凰等祥瑞之象。

司马良押花葫芦作品欣赏麒麟

麒麟「葫芦茶仓」

麒麟鸡蛋葫芦

麒麟夹扁葫芦

麒麟葫芦福袋

司马良

个人简介:

民间砑花葫芦手艺人。

汉族,生于年。年开始制作砑花葫芦,受到广大爱好者和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yx/8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