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说起葫芦,想必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就会响起旋律“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在动画片《葫芦兄弟》里,七色葫芦经过爷爷的精心照料长大之后变身为七个拥有超能力的葫芦娃。在昆明,有一位“葫芦徐”,在他手里的葫芦同样也能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他就是“云南葫芦文化第一传人”徐孝国。

八年磨“一剑”

从昆明市中心西行二十公里左右,从白鱼口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去后,大概5分钟的车程便可到达徐孝国的工作室,此处同时也是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馆。走进小院,两块用来种葫芦的空旷土地上插着十字形木架,再往里走,一眼就能看见用红砖砌成的一个“大葫芦”,房屋上更是挂满了形状各异的各类葫芦。

徐孝国的祖辈在老家山东就是市级葫芦文化传承人,他的父亲也经常在闲暇雕刻葫芦,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徐孝国自幼便喜欢葫芦艺术,年,徐孝国34岁,从事过田径运动员、茶馆老板等多种职业的他由于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和挫折,便只身一人来到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闭关”,他希望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重新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

恰巧,徐孝国“闭关”住的院子旁长着两棵葫芦。“看着院子旁的葫芦,让我想起了儿时爷爷制作葫芦的场景,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于是便开始尝试着在葫芦上写写画画。”徐孝国回忆说。

之后,徐孝国开始翻阅葫芦的相关书籍,了解、学习葫芦的历史、文化、雕绘技艺等。渐渐地,他为博大精深的葫芦文化所着迷,并默默下定决心与葫芦相伴。徐孝国说:“当时我没有工作,身上也只有一点积蓄,就想着,不管成功与否,就算只吃泡面,我也一定要把这件事做成。”

徐孝国14岁成为田径运动员,每天凌晨5、6点就要起床训练跑10公里,那段经历,不仅让他拥有了坚强的意志力,更让他学会了坚持,这一坚持就是8年时间。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那句台词:信念这玩意儿,真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那段时间里,徐孝国除了每天睡4、5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钻研葫芦雕绘技艺。8年间,他四处淘合适的刻刀,辗转山东、甘肃、河南、河北等多地寻找好葫芦、选葫芦种子。徐孝国回忆起自己那段四处“淘宝”的经历时感叹:“有一次,我到山东去买葫芦,看到喜欢的葫芦实在忍不住,最后把回家的路费也花光了。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银行卡,只能打电话让父母把钱从邮局汇过来。”

葫芦作品好看又实用广受欢迎

传习馆幽静的小园内有两排平房,其中的5个房间内展示了徐孝国的近千件得意之作。架子上一件件制作精美、色彩丰富的葫芦雕绘作品工艺精妙绝伦,所刻画的形象个个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仿佛走进了五彩缤纷的葫芦世界。

徐孝国的作品主要以佛教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动物、风景、文字以及云南少数民族风情等题材为主。徐孝国介绍道,在制作葫芦时首先要选好材,然后根据葫芦的形体、颜色、质地等选择合适的技法,比如说如果葫芦表面有斑点,那可能就需要使用彩绘技艺,如果葫芦皮比较厚那就可以用来雕刻,制作葫芦的技艺大致有近百种。选定之后再构思图案。

徐孝国说起他的宝贝来如数家珍:“你看这个《十八罗汉》是堆漆的,看这些罗汉的眉毛特别细,要用美工笔一点一点地挑,制作这个葫芦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这组《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使用的是彩绘技艺,每一个葫芦上的少数民族人物、服饰都是我仔细观察之后一点一点画出来的,花了4年的时间才完成这组作品……”

除了创作精妙绝伦的葫芦艺术品,徐孝国同时也非常注重葫芦艺术品的实用性开发,可爱的茶叶罐、雅致的葫芦台灯、充满异域风情葫芦酒瓶、设计独特的葫芦丝等,充分发挥了葫芦的实用功能,兼具除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徐孝国制作的众多产品中,酒葫芦可以说是他的得意之作。徐孝国说:“其实葫芦是不能像某些影视作品中那样直接用来装酒的,葫芦本身带有苦味,直接装酒,要么会渗透出来,要么酒会变味,实在有些不靠谱。”于是,他便开始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不断地改良、创新,他在葫芦里装了一个玻璃胆,这项技术还成功申请了专利。在酒壶的外观上,他也进行了改善,采用了镶嵌技艺,让酒壶更加便于携带,并且更加美观,多了几分异域风情。

非遗传承匠心坚守

三年前,徐孝国注意到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开发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市面上的很多葫芦丝粗制滥造,损害了大家对于葫芦丝的印象。2年间,徐孝国在课余时间了经常驱车多公里,前往葫芦丝的发源地、“葫芦丝之父”哏德全的故乡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向哏德全的侄子详细了解、学习葫芦丝的制作过程。

徐孝国说:“作为一个‘葫芦人’,我觉得我有责任对葫芦丝进行研究、开发。云南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在葫芦丝构件方面,我认为可以将例如云子、翡翠等都加入其中,在外观方面,除了将葫芦丝做得漂亮,我还独创了‘压板葫芦丝’,这种葫芦丝和传统的葫芦丝在演奏时音色方面各有所长,可以满足不同曲目的演奏需求。”

年起,徐孝国先后在西山区职业高中、昆明冶金工校等学校教授传承葫芦雕刻技艺为主的工艺美术课程,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项目技艺引入了学校课堂教学计划。此外,近几年随着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开展,徐孝国还在高校开设公共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在推广普及葫芦文化的同时挖掘优秀学生进行深度培养,希望他们能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传承下去。

徐孝国的学生刘占帅,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大一时上了徐孝国的公共课之后便爱上了葫芦文化,他说:“徐老师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老师,对学生很好,我们就像朋友一样相处,跟着徐老师学习了两年之后,加深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生活方面也对我们照顾有加,经常亲自下厨做饭。通过学习,我感觉心更能静下来了,可以专心投身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在做事方面也更加细致了,还认识了许多葫芦爱好者。今后我也会继续传承、发扬葫芦文化。”

作为一位从教近10年的老师,徐孝国表示,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为了给学生上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方面,他都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我,“我在给学生上课时,也能从他们中间了解到很多不一样的想法、思考问题的方式。我觉得,人生的路应该修窄一点,路的两边有点风景,最好还能有点弯弯曲曲,然后你就朝着一条路、一个方向奔就行了,学习非遗也是如此。”

线索提供·合作联系·编读往来

kmwc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yx/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