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推荐bull叁月22
①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篁月作,紫泥铺砂后手急须 [器型]壶 [规格]高度:7厘米左右 ②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辽三彩,尊式瓶 小资料: 辽三彩是辽代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受唐三彩影响,辽代也烧这类品种。辽三彩多用黄、绿、褐三色釉,器型中的方碟、海棠花式长盘、鸡冠壶、筒式瓶等,富有契丹民族的风格。其中赤峰缸瓦窑烧造量相对大一些,所烧三彩釉陶器胎质细软,呈淡红色,釉色娇艳光洁,可与唐三彩媲美。装饰手法有印花、划花两种,大凡盘、碟采用阳文印花,琢器采用划花。与唐三彩的区别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辽三彩中无蓝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 契丹民族于公元年,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在我国陶器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把这种陶瓷器称之为“辽瓷”。它继承了“唐三彩”的传统,故又称之为“辽三彩”。 辽瓷最早烧制年代到底始于何时,尚无确切证据可考。但从有确切年代的墓葬出土的器物中,发现在辽穆宗应历年(-)以前就已有了黄、绿单色釉陶器,可以断定这时已经有三彩陶器。 辽三彩在承袭了唐三彩传统手法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特点的发展,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器型]瓶 [规格]高度:25厘米左右 ③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万古烧泰斗,森有节造 白泥加彩侧把急须 (游环,盖钮可以旋转,盖子可以锁定,壶体轻薄) 小资料: 森有節(もリゆうせつ、(文化5年)-(明治15年)4月25日)は日本の江戶末期の萬古燒の陶工職人家。萬古燒中與の祖。号は摘山堂。 伊勢国桑名(現在の三重県桑名市田町)に生まれた。 [器型]壶 [规格]高度:6厘米 ④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手工雾霰壶 [年代]昭和时期,1年造 [器型]壶 [规格]高度:19厘米左右 ⑤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创汇时期,天河石手工雕刻香炉 (大块天河石不多见) [规格]高度:16厘米左右 ⑥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九谷永寿、南画大师石川柳诚合作 青花品茗杯 小资料: 石川柳城(~),名戈足,字子渊、维室,号柳城、墨仙、可睡斋、莲花峰,以柳城号行。爱知县海部郡佐屋村人。少时负气节,奔走国事,中年为吏,肮脏不遇。致力书画,师事中野水竹、吉田稼云,为当时日本南画泰斗;且工诗,人称诗书画“三绝”。到访过中国。 九谷永寿,初代矢口永寿明治3年~昭和27年(~).山中で代々湯宿を営む家に生まれる。本名岩吉。生来の器用人で書画骨董に通じ、 [器型]杯 [规格]口径:6.7厘米 ⑦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九谷烧,青花品茗杯 [年代]江户时期 [器型]杯 [规格]口径:6.6厘米 ⑧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如果非要说是木米、仁清大师的作品或许有些牵强,无款,酒壶,金缮,大漆盖子,美到如此,谁做的不重要了。 [年代]江户时期 [规格]高度:10厘米 ⑨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古锡点铜建水 [年代]清末 [规格]口径:9厘米左右 ⑩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段泥八卦笔洗 [规格]口径:12.5厘米;高度:4.4厘米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竹泉青花公道杯 [器型]杯 [规格]口径:10.5厘米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四世藏六,雕如意锡壶承 小资料: 初代秦藏六:文政七年(年)~明治二十三年()年,享年66歲。初代秦藏六出生于日本山城雲煙,最初的名字是秦米藏,年少時向龍文堂安之介學習鑄造,後期金工技巧純熟,獨立創作。初代藏六深受中國青銅器的吸引,其鑄造的饕餮紋,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美感,因此成為江戶時期皇家御用工藝大師,親手制造了江戶時期孝明天皇的御印、幕府將軍德川慶喜的征夷大將軍黃金印、明治時期天皇御璽與日本國璽等等的鑄造。此後,秦藏六的子孫代代相傳以為名,繼承傳統的鑄造技藝,至今仍被推崇為金屬工藝的第一人,目前已傳承至六代。 二代秦藏六:安政元年(年)~昭和七年(年),享年78歲,初代秦藏六的長子,原名是秦祝之助,于年繼承為二代秦藏六。 三代秦藏六:明治十五年(年)~昭和十九年(年),享年62歲,二代秦藏六的三子,於昭和七年(年)繼承為三代秦藏六。 四代秦藏六:明治三十壹年(年)~昭和五十九年(年),享年86歲,二代秦藏六的五子,與三代秦藏六一同師從于二代秦藏六,昭和十九年(年)繼續為四代秦藏六。 五代秦藏六:昭和二年(年)~不詳 六代秦藏六:昭和二十七年(年)~,五代秦藏六之子,于京都富小路通繼續繼承家業。師從五代秦藏六,一方面傳承並維持傳統技法,一方面也因為新時代持續創新。 [规格]口径:9.6厘米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百年老葫芦 [规格]高度:16厘米左右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大师中川净益,纯银雕刻杯 小资料: 中川净益,可以说是日本的金工界“完美”代称。自16世纪起,以卓越的金属铸造锻打技术闻名,代代相传,被列为日本无形文化财保护,是“人间国宝”级的传统工艺大师。其作品深受茶道具玩家的追捧,也向来是拍卖会的明星。 中川家族原本是制作甲冑·铠甲的,首次制作茶具的第一代中川与十郎自报姓名绍有益,第二代净益以后的家长继承净益名号,当代是十一代净益。 中川家继承了优越的金属工艺品的技术,作品以精巧的茶具为主。 [器型]杯 [规格]重量:41克;口径:5.8厘米 更多信息点击左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yx/5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几个刮油偏方,能让你轻松消除脂肪排出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