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宋代茶事,我们常会想象“雪沫乳花浮午盏”的斗茶趣味,也会追慕宋人的韵致风雅。在历史博物馆里,隔着一层薄薄的玻璃橱窗,我们看到过那些凝固着古文明的文物,也看到过那被黄土尘封、打包了的悠远岁月。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有着这样一本书。它精细地描摹了中国唐宋时期品目繁多的茶器,书中33件茶器皆为彩绘木刻,并一一详细附注。

这本书叫《卖茶翁茶器图》,它就好像是一个穿越时空的月光宝盒。千年以后的我们打开它,便得以完整地窥见两宋时古茶器的大略,也得以想象、追慕当年的茶事之盛。

通仙亭里的卖茶翁

书名中所谓的“卖茶翁”,何许人也?

他的名字叫柴山元昭,出家又还俗以后,自称为高游外。他是日本江户时期有名的得道高僧,也是日本煎茶道的创始人。他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就叫“卖茶翁”。

卖茶翁在57岁时,躬行茶道,自己带着茶具,到相国寺一带卖茶,建了一座“通仙亭”。在亭边挂“清风旗”、卖“清风茶”,亭中设茶炉煎茶,好生风雅。

茶亭前的铜钱筒上,刻着:“煎茶日日松风起,醒觉人间仙路通。”而他在行走卖茶时,也会唱一些押韵的、饶有趣味的卖茶歌:

百两不嫌多,

半文不嫌少,

白喝也可以,

只是不倒找。

这样洒脱的卖茶作派,很快让卖茶翁名声大震。不多久,他的茶亭前便日日宾客盈门,来者络绎不绝。他在世之时,有贪求功利之徒,拼命地想要收集他的各种用具。但是,卖茶翁却在临终之前,将他所有的茶器付之一炬,使之消散于人间。

这样落拓不羁的作风,使他成为日本茶道文化中一个鲜明的符号,不但对当时的茶人、画家、诗人影响巨大,对后世日本茶道的发展走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溯回两宋的活化石

《卖茶翁茶器图》(日文名《売茶翁茶器図》),什么来头?

它由木村孔阳氏编绘,成书于文政六年(年)。书中记载了33件唐宋时期的茶器,皆以彩绘木刻,近乎真实地为我们保存下了千年前古茶器的模样。

在当时,即使是制作一碗粗茶,也需要用到几十种茶具,这对于追求速度与效率的现代人来说,是难以置信的。而《茶器图》就好像一块留存至今的活化石,又好像一个打开便能带我们穿越千年的月光宝盒。

今天,我们先来看其中的一部分:

炉龛是当时用来放置茶炉的小阁子,有绳子,可以背着走。

在《茶器图》的描绘中,这只炉龛“高一尺七寸,方八寸五分,格上间一尺余,格下五寸”。

炉龛里面,题着大潮禅师铭:“置炉堪护炭,换?好烹茶;荷是琅玕德,仙窠到处夸。仙窠盖乘为溪所题也,卖翁求索余诗,因赋饴之。”背面则题有终南禅师铭:“虚括实囊,同尔消息,茶帘之施,滚滚无啬。”

都篮,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可移动的茶具收纳盒。饮茶完毕之后,当时的人们会把所有的茶具都收到都篮里面,以便下次取用。

《茶器图》中的这只都篮,尺寸大概是“高凡一尺一寸,脚一寸许,袤一尺一寸,延一尺五寸”,尽管比上面的炉龛稍矮,但长宽都更大些。

急烧又叫“急须”(光听名字就感觉这个东西很着急啊……),它是当时人用来煮茶和温酒的器具,高度大概在“三寸许”。

我们可以看到,《茶器图》中这把急烧是“握把”而不是“提梁”的,这种“握把”的做法在古代很常见。比如下图中间的这把急烧,形制就和《茶器图》非常像。

铜炉,顾名思义,就是煮茶时候生火用的炉子。

它设计成这个圆圆的形状,除了能够尽可能保持炉内温度以外,也能防止外界的风和水进入,对炉火产生影响。

毕竟,古时候这些风雅的茶人,是常常喜欢跑到野外去煮茶品茗的。

瓢扚是煮水的时候,用来把水舀到煮水器里的东西,简单来讲就是个——瓢。

它一般用葫芦制成,这跟道家、佛家文化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茶器图》中,瓢上还刻着一段铭文:“实而若处,随处无漏,悟心。”

是不是充满了禅机呢?

注子……怎么说呢,它的用途其实就跟现在的保温杯一样。

用的时候,要配合注碗一起使用。注子可以保持里面茶、酒的温度而不至于变凉。因此,对于没有现代高超保温技术的古代人来说,注子是非常有用的一种茶器。

图中这个注子上,同样有铭文:“本生于水,及水之苞;岂伐其满,持而弗有;彼罄匪耻,污我无受;舍旧取新,清洁是守。”

茶罐,就不说了,用途跟现在的茶罐一样。

《茶器图》中特地标明了茶罐要“锡制”,是因为在当时干燥、密封技术不佳的情况下,锡的稳定性、密封度比较好,比其他金属更适合存放茶叶。这种传统一直流传到现在。尽管我们有了干燥剂和橡胶密封圈,但许多茶罐仍然是锡制的。

这个像笛子一样的东西,是用来生火的,生火时吹一吹,火苗立刻就窜上来了。茶贩在街边卖茶,如果遇到风雨,火苗被搞得奄奄一息,也可以用吹管,重新起火。

所以说,这支“小笛子”,非常实用。

以上这些复杂繁多的茶器,

仅仅是《茶器图》中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人们,

对待茶事是多么的严谨和恭敬。

如果没有《卖茶翁茶器图》这本书,

我们就无法窥见先人们的巧妙匠心,

也无从得知他们闪着光的生活智慧。

-End-

-版权信息-

执行总编:周继红

责任编辑:赵成勇;文:陈婉纱

本文版权属古往今来国茶生活平台

转载及合作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版权所有,侵权必纠!

这是一个有情怀的







































北京白癜风能治好吗
白癜风可以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tp/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