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葫芦烙印传统文化变身国际艺术使者
中新网山东新闻1月11日电(郝学娟)“葫芦谐音‘福禄’、‘护禄’,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且葫芦在外型上看似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1月11日,在位于济南英雄山的葫芦工坊里,徐浩然拿起一个烙着古代仕女图的葫芦,向记者介绍中国葫芦文化。 作为一个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80后,徐浩然于年创办葫芦工坊,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上,将精心制作的堆彩浮雕葫芦变成赠送给伊朗副总统马苏德·索尔坦尼法尔等20多国政要外宾的国礼,年被评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实践专员。徐浩然说,他想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向世界传播中国葫芦文化。 “外公外婆种葫芦、在葫芦架下讲故事、用葫芦做书包挂件的儿时记忆一直烙印在脑海,后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葫芦,这引导我开始研究葫芦。”徐浩然告诉记者,每当客户对他设计制作的葫芦工艺品爱不释手时,他便感到格外自豪与满足。 一份百余个葫芦茶叶罐的订单,是徐浩然创业之初接到的最大的一个订单。“这份订单让我备受鼓舞,原来自己小小的创意,让葫芦与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品结合,就会有人去喜欢、接受它。”从此徐浩然开始寻找合适的图纸、葫芦,将葫芦产品与人们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发出文化价值与实用性兼具的葫芦工艺品。 “葫芦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和使用的历史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葫芦工艺品在海外传播和交流对接的机会。”徐浩然说,中国葫芦的制作工艺、种类、样式均排在世界前列,实用性和功能性较强。作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葫芦工艺品在海外备受欢迎。 在研究葫芦的过程中,徐浩然发现葫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查阅古籍了解到,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统计,提到葫芦的古书有近百部(篇)。仅《诗经》中关于葫芦的描述,便涉及十来个篇章,可构成一个系列。于是他开始用烙画、堆彩等中国传统技艺,将《卧冰求鲤》、《蒹葭》等中国传统文化与葫芦相结合,逐渐打开海外市场。 如今,徐浩然带着他的葫芦手工艺品走出了国门,远销加拿大、美国、韩国、土耳其等国家,更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艺术使者。葫芦工坊设计的葫芦艺术品多次亮相国际外交官晚宴、国家外交文化活动,成为外交活动的国礼吉祥物。 “希望外国朋友可以通过这些元素,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葫芦文化,了解中华文明。”徐浩然说,为了更好地促进葫芦业的发展,他将与国外的葫芦艺术家进行头脑风暴,使得中国葫芦在设计及制作工艺上都能有所提高。 “我们会沿着葫芦的发源史,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做下一步的产业布局,打造一个世界葫芦联合体,使中国的葫芦能够顺利地走出去,国外的葫芦也顺利走进中国市场。”徐浩然说。(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pf/3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男科心得述略
- 下一篇文章: 本闹茶集上新啦工艺葫芦茶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