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叶飘香艾草芳,瓷器上的端午风光
白癜风品牌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叫法最多的一个节日,有重午节、五月节、粽子节、龙舟节、浴兰节等20多种,这和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挂艾叶、拴五色丝线、喝雄黄酒等习俗息息相关。在古瓷的世界里,我们也能见到古人的这些习俗。 赛龙舟 慎德堂制”款粉彩赛龙、凤舟图盘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含恨投汨罗江自尽,楚国人舍不得屈原死去,许多人争先恐后划船追赶去营救。此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以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主要目的是借划龙舟来驱赶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故宫博物院藏“慎德堂制”款粉彩赛龙、凤舟图盘记录了这一活动。盘子内壁近口沿处以金彩描绘如意头纹,内底以粉彩描绘赛龙舟、凤舟图,水中儿童们正在奋力划着龙舟和凤舟。龙舟的头、尾上各有一个小孩,手拿令旗指挥,船尾的小孩在鸣锣加油,岸上站着的五个小朋友燃放爆竹,为他们加油助威。 驱五毒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因此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驱五毒之害,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张天师是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教人信奉道教。传说他能除五毒,辟瘟消灾,因此,民间习俗常在端午节悬挂张天师画像,以祛邪除祟、镇宅佑安。 故宫博物院藏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是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宫廷烧造的供端午节使用的器具,图案寓“祛毒辟邪”之意。 瓷盘内外使用青花五彩装饰,内底绘张天师斩五毒图,张天师持剑站立在树下,周围描绘了蟾蜍、蝎、蛇等毒物;内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共八组;外壁绘相间排列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间绘以蛇、蝎、蟾蜍、蜈蚣、壁虎等。 挂艾草 民间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就是在门上插艾草或菖蒲,用以杀菌防病、驱瘴辟邪。 故宫博物院藏霁蓝釉艾叶形洗 故宫博物院藏霁蓝釉艾叶形洗,高1.7厘米,长15.6厘米,洗呈艾叶形,以艾草叶为蓝本制作而成,洗内随边沿的起伏划出叶脉纹,通体内外施霁蓝釉,釉色深沉匀净。 戴五色线 清道光端午用青花祥符牡丹图海棠形茶盘 祥符是端午节佩戴的饰品,以五色丝线结成,挂在房间里,或者戴在小孩身上,也有些地方的风俗是直接用五种颜色的线拧成绳戴在手腕、脚腕上,寓意避灾除病、益寿延年。 这件茶盘内外壁以青花满绘缠枝莲纹,藤蔓绵绵,疏朗饱满,盘中心海棠形开光内画着牡丹花开,枝蔓舒卷,上面悬挂着端午节用的祥符。茶盘颜色清雅,浓淡相宜,带有明显的端午节气息。 喝雄黄酒 满族人把端午节叫“五月节”,清宫更是非常重视,乾隆曾有谕旨,“以后每年五月初一起挂五毒荷包。” 端午节当天,宫中要开粽席,皇帝喝菖蒲酒,赏众人喝雄黄酒,皇帝使用的是带有艾叶灵符纹饰的餐具,膳后用的果茶是桑椹、樱桃、茯苓应季果蔬制作而成。 清嘉庆黄地洋彩开光端午节五毒灵符图膳碗 这个碗是清宫专为端午节而烧造的御用器皿,画风具有浓郁的西洋色彩,是典型的清宫洋彩器皿之一。 外壁以黄彩为地,匀净妍丽,彩绘缠枝西番莲纹,四面开光之内巧绘五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形象,石榴花插在各式花瓶之中,枝上挂饰一个祥符或是大吉葫芦,迎风飘逸,旁边摆放着时节水果和糕点,或是酒壶,或是童子赛龙舟模具,节日气息浓厚。 挂钟馗像 清康熙粉彩钟馗醉酒像 清康熙粉彩钟馗醉酒像,底长29厘米。钟馗也是端午节常出现的题材。此像头戴官帽,身着红彩描金海水云龙纹袍,腰系黄丝带,足登白底朝靴。 他依山石而坐,右手执酒杯,左手垂落于腿部,腿左紧靠一仿宋官釉的酒坛,身后的山石上放置了一只白釉红蝠纹酒瓶。 钟馗双目微闭,面含醉意,神情放松,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山石一侧刻着“康熙年制”款。清代每遇皇帝与家眷们庆贺端午时,为使端午节日增添喜庆气氛,特令官窑烧造了一批瓷器。 无论是昨天的婴戏图还是今天的端午习俗,瓷器向我们展示了更多过往的痕迹。瓷器是凝固的历史,在没有影像资料的古代,记录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现代人能够直观的感受古人的生活。同时,也能让我们对传统文化和习俗有更多的认知和传承。 了解瓷器,铭记历史,不忘来处。 往期精选: 出品北京陶瓷艺术馆摄影:菜菜编辑:闽小瓷设计:萌萌&鲸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pf/10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来吧,一起髹地图ldquo文艺通
- 下一篇文章: 党参的功效与作用,党参的食用禁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