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早就買了這款竹殼茶,一直放在家中沒有打開,雖然平素都有泡茶,而在國貨公司遇到的這個新鮮事物,卻一直遲遲未開封,可能跟大多數人一樣,見她「相貌平平」,又名不見經傳,所以冷落一旁。

??最近去拜訪一位朋友,朋友也常喝茶,因沒來得及去買其他特別手信,於是想到送這個。事後覺得既然要贈送友人,自己也當親自品嚐才是,於是又去買了一袋。

??竹殼茶又名竹殼葫蘆茶,是廣東河源市紫金縣的特色產品。竹殼茶果真用竹殼包裹著茶葉,用繩子紮成葫蘆形狀,一條有五個小球,每次掰下一個,大約足夠沖泡兩壺茶水。

???問過周圍朋友,知道這種竹殼茶的寥寥可數。筆者飲過之後,覺得這快要湮沒在歷史潮流中的竹殼茶,實在也是一塊和氏璧。

???初品時稍覺微苦,有點像廣東涼茶中的「盒仔茶」,待茶湯徐徐下咽,卻慢慢出現一種回甘的味道,以致今天下班前看一對夫婦,丈夫大腹便便,嗜冷飲,中焦脾胃濕熱較重,皮膚常出風疹。於是跟他們推薦這款我新發現的寶物,並一本正經贊嘆道:這款茶苦中回甘,就好像人生一樣,要先苦後甜,苦中回甘才好呢!

???同事中也有幾位喝茶之人,其中一位甫呷入口,略有所思,緩緩道出她的初體驗:「嗯······有一種書卷味,就好像置身於一家舊書店,而且,這家書店的家俬是木製的!」

??「書卷的味道······形容得太好了!我要記錄下來!」我興高采烈的回應這位女同事,好像遇到了茶中的知音。

???讀書使人心靜,喝茶亦然。所以我無論多忙,每天都習慣要泡上一壺茶,如果當天日間沒時間,晚上即便臨睡前也要給自己沖上一壺熱茶,多少也要喝一兩口才算滿足了心意,喝茶習慣了,就不會有失眠的困擾,注意,女性朋友不要過多喝綠茶。中國幅員遼闊,茶葉品種繁多,廣東的英德紅茶,潮州鳳凰單叢,福建的大紅袍,鐵觀音;杭州除了西湖龍井,還有不廣為人知的紅茶九曲紅梅;此外更有雲南的普洱、滇紅、安徽的祁門紅茶,香六安,以及單是茉莉香片,也可以細分為雀舌、女兒紅、雙花及春毫等等,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茶」在廣東老百姓的口語中,除了以上列舉日常品茗的那種中國茶葉,還指的是中醫處方的「湯藥」。北方人抓藥就說抓藥,廣東現在的老一輩或者比較傳統的朋友還保留著這樣的叫法—「執幾劑茶」(抓幾付藥),「煲茶」(煎藥)。竹殼茶由數種廣東常見的山草藥,經過特殊工序炮製而成,沖泡時跟日常沖茶並無二致,據資料顯示一般由鴨腳木皮、救必應、雞骨草、金不換以及葫蘆葉組成,用竹殼捆紮,美觀的同時,又令竹子的清香滲入內裡的茶葉,總括而言,竹殼茶功能消暑袪濕,和胃生津,清心除煩,嶺南地區「土卑地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上的藥治山下的人,嶺南氣候炎熱潮濕,沿海居民嗜食魚類海鮮,常常容易得濕熱病,如臨床上常見的痤瘡、口瘡、痔瘡、濕疹、腹痛瀉痢、感冒、食積等等,十之七八皆與感受了濕熱之邪有密切關係,過去偏遠地區求醫不易,這種竹殼茶簡便廉宜,且入口甘淡,是不少嶺南老百姓家中常備的良藥。

???或有朋友擔心竹殼茶會否寒涼,愚以為她的味道以甘味為主,味甘入脾,芳香化濕,能起很好的消食和胃、祛暑解熱的作用,不像平常的廿十四味涼茶那樣苦寒傷胃,是很安全的一款茶飲,當然了,跟其他茶水一樣,要熱飲,而且不喝空心茶(即空腹喝茶)。其實說到寒涼,現在普遍流行的各種凍飲、雪糕、魚生壽司、生冷水果等,那才是真的寒涼呢!

???藥無貴賤,中病則良。茗茶也一樣。現在有些茶葉的包裝設計過度,追求虛華,本想製造「高大尚」,可惜常弄巧反拙,反倒不如這款懷舊的竹殼葫蘆茶,包裝環保,別具匠心,而且真材實料。希望這款茶葉中的「和氏璧」,能繼續保持這種老舊包裝和傳統的製作工藝,一直代代相傳下去。也希望能有多些人能品嚐到,感受這種甘淡淳和、令人回味無窮的「書卷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my/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