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百科丨如何鑑別紫砂壺泥料的好壞
石 泉 “石泉,年5月出生,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著名紫砂藝術家;科班出身,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精於紫砂逾二十載,作品多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在制壺、刻畫方面獨樹一幟,書法、國畫別有韻味。作品多次在國家級、省市級評比大賽中獲獎,被譽為“文人壺、文化壺”。富含中國傳統文化與時代創新的紫砂藝術作品之所以流傳下來,被文人墨客所追捧,不僅是因爲其蘊含的藝術價值,更多源於紫砂藝術作品本身的泥料優勢。 紫砂泥質古樸純厚,不媚不俗。紫砂壶具有夏天泡茶不易馊、久泡後不放茶葉也可以聞到淡淡的茶香等特點。而且,經過泡養後的紫砂壺還能形成包漿,被文人墨客等玩壺之人所鍾愛。 一入壺林深似海,作爲紫砂新手,在挑選自己鍾愛的紫砂壺時,如何鉴别紫砂泥料的好坏呢?新年第一個工作日,石泉藝術館向大衆壺友們支招! 1看質感 經過高溫煅燒而成的紫砂壺,壺表都有明顯的顆粒感。摸上去不拉手也不會有光滑感,反而有點澀感。一般由原礦煅燒製成的紫砂壺在沒有開壺之前,略顯朦朧,似磨砂之感。如果觸摸感過於光滑,則要考慮下壺的泥料是否添加了化學原料或者是直接用紫砂泥外的陶土調配而來。 石泉紫砂作品《造化心源》以紫紅泥爲製作原料,色澤潤澤有致。壺型以方求圆,非方非圆亦无形而有形!表现禅意淋漓尽致!修身养性,以物造化,妙造心源。壶身用泥彩堆塑佛手摘叶、佛手持莲,表现禅意!修身养性,以物造化,妙造心源。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石泉製壺《造化心源》 泥料:紫红泥,容量:cc 看密度 紫砂泥因煅燒製作過程中內壁結構會呈現團聚體、有氣泡,所以密度會比一般的陶土小,重量會比陶土製的壺要輕。而且全手工壺因手工拍的泥板,密度會比一般的非手工壺更大,重量也會比模具壺略重。 石泉紫砂作品《敦煌遺風》壺身圓潤,壺型獨創,短椎流,出水快。巧用紫砂泥色的千變萬化繪成一幅蔚為壯觀的敦煌遺風圖。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石泉巧用敦煌壁畫圖案裝飾,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壺與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妙不可言。 石泉製壺《敦煌遺風》 泥料:老紫泥,容量:cc 3 看顏色 純正的紫砂泥料顏色暗淡,表面毛躁。經過處理的泥料或其他人工調配而來的的泥料則會顏色較亮。 石泉紫砂作品《紫氣東來》選用天然紫泥原礦製造。紫泥泥色成熟穩重、端莊肅穆,塑性好,呈棕紫色調,可安定心靈。《紫氣東來》以葫蘆爲創作造型,肚大能容,透氣性佳,熱淋變色率高,親茶性頗符中庸之道,易掌控沖泡時間,養成後更顯高貴迷人,雅俗共賞之泡茶利器也! 石泉製壺《紫氣東來》 泥料:紫泥,容量:cc 4 聽聲音 作爲茶器,紫砂壺不同於瓷器,雖然不漏水,但是透氣性十足。因此紫砂壺的聲音並沒有瓷器那麼清脆,但也不會發悶,而是穩健感十足。 石泉紫砂作品《抽角石瓢》以清水泥爲主要製作泥料,整壺色澤潤澤有致。“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石銚”應稱“石瓢”。抽角石瓢,根據傳統石瓢壺而創新,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穩當,壺嘴矮而有力,出水暢順。壺身刻有蒼松,生動有趣。中國人最為崇拜蒼松,松樹四季常青,姿態挺拔,在萬物蕭疏的隆冬,松樹依舊鬱鬱蔥蔥,精神抖擻,象徵著青春常在和堅強不屈。如此蒼勁的壺,值得收藏! 石泉製壺《抽角石瓢》 泥料:清水泥,容量:cc 泥料的好壞影響着紫砂藝術作品的品質,那除了泥料外,還有其他方面需要考慮的嗎? 在年1月31日羊城晚報“名家話收藏”欄目專版採訪中,紫砂藝術品收藏家、廣州石泉藝術館館長伍少停先生從專業的角度,對如何鑑賞紫砂壺分享了專業看法。伍少停先生認為,判斷一把紫砂壺好與不好,需要看文化,看泥料,看做工。對一名收藏家而言,其收藏的不是一把壺,而是一件藝術品。因此,判斷一把紫砂壺的收藏價值不僅要看泥料,更要看其藝術價值有多高。每件紫砂藝術作品、每把壺都有其蘊含的故事,這直接影響着後者對壺的認知與評價。想要看出壺中的“文化味”,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準,加強知識儲備,這一方面來自書本,另一方面來自圈子內的交流。 不管是經典壺還是創新壺,伍少停先生更願意收藏具有“文化味”又有“名”的作品。因為巨匠在製作紫砂壺時,往往會採用上等原料,而且作品的比例、規整度、密封性等都十分正確。像石泉先生的紫砂藝術作品,他會在師古傳承的基礎上,保持獨創性,將繪畫、雕刻、圖騰等富含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製作。富含“文化味”的獨特作品才能給收藏者一種同期相應、同趣相需的自然合作的情感交流。 更多詳情,歡迎複製點擊以下連接瀏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my/504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临汾荣获第四届山西文博会42个奖项位列
- 下一篇文章: 甘肃认定91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