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气ldquo破玩意rdquo
葫芦和鸣虫就是中国古人的随身听 古代中国人是很懂生活的情趣,几百年前他们就玩起了鸣虫,那时候主流是冬虫。冬虫用葫芦来养,从晚明就有,清早期出现了范制葫芦。古人没有随身听,没有mp3,但是他们也有听音乐的需求,于是,饲养一只鸣虫在身边,就成了古人的生活趣味,古时候葫芦就是随身听,鸣虫就是磁带。 你想啊,古时候,北方到了冬天,天寒地冻,万物蛰伏,人们只能窝在房子里过冬,无所事事。这时候,如果身边有一只葫芦,不管外面风大雪大,我在屋子里烤着火,喝着热茶,听着葫芦里的鸣虫发出阵阵悦耳的鸣叫,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所以小林我觉得,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苦中作乐,积极生活。葫芦作为饲养鸣虫的器具,陪伴那时候的人度过寂寞的寒冬,就是苦中作乐的正能量代表。所以那时候的人,都舍得在葫芦上花钱,就跟现在人舍得花钱买iphon是一样的。现代人老觉得玩鸣虫是纨绔子弟的专利,老是带着有色眼镜看我们这些爱玩鸣虫的人。其实古时候老百姓也玩啊,捉个虫,找个葫芦养起来,能花多少钱?只是那些陪伴王公贵族,文豪大贾的精品葫芦,如今就都成了文物,流传下来,大家见得比较多,产生了误解。说个浅显的道理,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趋之”,既然古时候有钱人喜欢玩鸣虫,那么老百姓肯定也喜欢玩。当然,这样雅致的生活趣味,很快就从北方传到了南方。 民国有朱老五开宗立派 海派虫具自此名声大噪 到了民国,进口的高精度车床到了上海,这时上海出了一位高人朱炳文,人称朱老五,被奉为海派虫具的鼻祖。朱炳文的父亲是当时上海滩五金业的巨头,他在当时的文人圈有不少朋友。朱老五利用车床做出了竹身,上下象牙养蛉的虫具(当时还没有叫万体),吉尔桶,蝈蝈筒,茶叶筒。他做的虫具筒身上就有竹刻,有不少近代沪上文人大家共同参与,唐云,江寒汀,徐素白,沈十伽等。现在这批精品虫具大都在台湾的翦淞阁收藏。 作者:朱老五 来源:蔡耕旧藏 成交价:RMB1.73万 尺寸:直径9.5cm 公司: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 朱老五虫具拍卖详情接:北京有没有专门看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my/20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全国新建工程项目信息五
- 下一篇文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访中国斑竹创意雕刻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