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珊瑚红地描金百龙百凤纹盖瓶一对高H28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APairOfCoralGroundVaseAndCoverWiteDesignOfGoldenDragonAndPhoenix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8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清乾隆(公元—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

乾隆朝的瓷器,造型端庄规整,大小器物之作均甚精致,但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风格华丽,不惜工本,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特别是小件文具和玩赏品制作甚多,精美灵巧,令人爱不释手。仿古的器型和一般琢器,承袭了雍正时的装饰风格,并更为盛行。

乾隆瓷器图案纹饰特征:乾隆时期纹饰内容丰富多彩,除传统的题材外,尤多封建伦理和福禄寿喜寓意画面。如石榴百子、百子图、五福捧寿、福寿三多、五子夺魁、五子登科、三羊开泰、八吉祥图、八仙祝寿、月月见喜。这些祈福求祥的内容,成为以后各朝司空见惯的装饰,广泛流行于清末。另外,赞颂和粉饰太平的纹饰,也有较多的表现。

乾隆瓷器胎体特征:乾隆时注重制瓷质量,瓷制精细。如果没有淘炼至细的洁白胎质,就不可能完成复杂新奇的造型和特殊精细的工艺。乾隆瓷之所以器型规整,厚薄适度,都和胎土的高纯度密切相关。从传世品看,早期的乾隆瓷,还是能保持雍正时的细润特色的;晚期虽略显逊色,但仍比晚清的优质。

清乾隆青花八宝纹双兽耳抱月壶高H33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BlueandwhiteBabaowenDoubleearBaoyuePot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33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乾隆瓷器釉面特征:青花瓷的釉面仍为青白色,民窑亦如此。其青白度深浅不一,釉面肥腴而坚致,并光润均净,偶有微微的波浪釉;也有呈色较为粉白的釉面,民窑器多见。精致的珐琅彩和粉彩器,釉面坚致,细润如脂似玉,光洁无瑕;一般彩器的釉面,釉的莹润,有的不够平净,同雍正时相比稍有差异,早期至美,晚期渐糙。

清乾隆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乾隆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件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青花瓷仍是当时景德镇瓷器的主流产品,官窑青花和民窑青花的烧造量都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遗留下来的传世品,也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乾隆时国内陶瓷市场广大,据文献记载,清代早中期内销情形为“利通十数省,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于斯”。

景德镇外销瓷自康熙中期开始兴盛,至乾隆时最盛。中国瓷器销往世界各地,而其中主要的优质瓷运往欧洲和美洲。据国外有关档案统计,乾隆三十九年(年)销往英国的瓷器约40万件;乾隆十五年至四十六年(—年)的32年间销往瑞典的瓷器达万件。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双铺首尊高H27.9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BlueandwhiteWrappedlotusZun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7.9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典型乾隆器生产量极大,是当时社会大众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外销出口瓷的主体。其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严格,但产量却远大于雍正朝。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袭前朝,仿的最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

乾隆朝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精瓷与粗瓷的差别很大。

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较多。

清乾隆青花百寿莲纹双如意耳尊高H29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BlueandwhiteBaishoulianwenDoubleZun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9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一、胎釉

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胎土淘洗精细,在中小器物的胎骨中找不到未粉碎的瓷石颗粒。胎骨洁白致密,胎釉交界处无火石红。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中高档瓷釉色白中泛青,气泡细小,釉面光洁莹润,也有一些制作不够成功的作品,釉呈浆白和灰青色。有部分官窑和民窑瓷器圈足上涂抹一层护胎釉,多数呈黑色,也有酱色、褐色等。乾隆朝以后圈足上涂抹护胎釉的现象就比较少见了。

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圈足有多种,一般而言,盘碗仍采用滚圆的泥鳅背圈足,但不再像雍正朝圈足着地面小,而是略有一个比较宽的着地面;瓶尊类器物圈足有一个明显的着地面,平面两边经打磨,呈一个无棱角的倒梯形;坛罐类器物圈足呈倒梯形,打磨粗糙。

清乾隆青花螭龙纹葫芦瓶高H29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BlueandwhiteChilongwenGourdBottle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9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二、青料

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青料绘制。早期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略见晕散,但比雍正时期稳定;中期呈色稳定明快,为纯蓝色;后期呈色较为厚重沉闷,无明快清丽之感。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浆胎青花,但数量不多。

乾隆仿明代瓷中在青料上与真品有着明显的区别。明万历以前的青花中有有黑褐色斑点,特别是使用“苏麻离青”料绘画的青花瓷,黑褐色斑点深入胎骨,大小不等,这是因为青料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而形成的。明万历以后发明了火烤法,能够把氧化铁从青料中分离出去,故中高档瓷中不见黑褐色斑点。

雍正、乾隆朝仿明永宣青花氛围较浓,把永宣青花中的黑褐色斑点也认为是美的特征而予以模仿,其办法就是在认为该有斑点的地方使用青料重笔点染。永宣青花斑点与雍、乾青花斑点有着不同特征:永宣青花斑点成黑褐色,大小不一呈不规则状,而雍、乾青花斑点呈藏青色,大小一致且分布非常有规律(详见第页藏品)。

清乾隆青花三多蒜头瓶高H25.2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BlueandwhiteSanduoGarlicBottle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5.2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三、造型

乾隆青花瓷器既有继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式样,也有仿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式样,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还有创新式样,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主要种类有: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和构图的繁复成度上远远超过了康熙、雍正青花瓷器。

盘碗类:有圆口、敞口、花口、菱花口、板沿镂空、腰圆形、高足形,攒盘、暖盘、盖碗等。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宽厚,足根有滚圆和矢状两种,前者居多,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圆滑。

文房用具类:笔筒分直口和敞口两种,尺寸上没有康熙、雍正两朝高大,形体要小。笔洗有瓜式、叶式、双耳三足小洗、竹节式、海棠花式,墨床有书卷式、方形委角、六方委角。盒类一般上下结合紧密。此外,还有笔架、笔舔、水丞。这些文房用具虽然尺寸不大、但制作很精巧。

瓶类:有玉壶春瓶、赏瓶、梅瓶(有带盖有不带盖两种),直颈瓶、长颈撇口瓶、棒槌瓶、盘口瓶、洗口瓶、蒜头瓶、胆瓶、马蹄瓶、琮式瓶、灯笼式瓶,双连瓶(创新式样)、六连瓶、七孔瓶、天球瓶、转心瓶(腹部多有镂空)、四方委角瓶、葫芦瓶、三孔葫芦瓶、绶带耳葫芦扁瓶、天圆地方葫芦瓶、活环葫芦瓶(创新式样,既在瓶的束腰处有一圆环,可左右移动)、壁瓶、葫芦式壁瓶、双耳壁瓶、宝月瓶、双耳宝月瓶、蝠耳扁瓶、折角方瓶、贯耳瓶、贯耳六方瓶、出戟八方瓶、兽耳衔环方瓶、双耳大扁瓶、凤耳瓶、象首耳瓶、甘露瓶等。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罐高H15.9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BlueandwhiteWrappedlotusTank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15.9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赏瓶和壁瓶在当时大量出现,壁瓶又叫挂瓶、轿瓶,造型多呈扁平状,背面有孔可穿系。乾隆青花的各式瓷瓶最大特点是往往在颈部加双耳,它使器形更中匀称完美。这种造型风格对嘉庆以后各朝的瓷器制作有很大影响。

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还有执壶、僧帽壶、葫芦壶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

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等。尊胎体厚重,形体高大,造型古朴。

仿明代永乐青花式样的有:青花描金缠枝花纹碗。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样的有:青花锦纹壮罐、折枝花果纹执壶、人物图盘,后两种均六字篆书本朝官款“大清乾隆年制”。

仿古铜器式样的有:爵杯、盉壶、炉、尊、花觚等。花觚造型普遍比雍正时期的高,较康熙时期的矮。

乾隆青花还有一些常见造型:小酒蛊、高足杯、双耳方杯、镗锣洗、格碟、盏托、三足盆托、渣斗、盆奁、八方奁、七孔花插、八方花插、书灯、双半圆几、钵缸、盖缸、兽耳圆花盆、蟋蟀罐、绣墩等。总之,乾隆青花瓷器造型已达到无物不备的境地,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赏瓶、精湛的镂空转心瓶,以及成双成对的大型陈设瓷如瓶、尊等都非常华美壮观,小件器皿制作上有新意,大件器皿端庄古朴,华贵典雅。

清乾隆青花三多纹梅瓶高H16.8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BlueandwhiteSanduowenPlumBottle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16.8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四、纹饰

乾隆青花瓷器纹饰绘画笔法与雍正相似,有勾勒平涂和勾勒填色后再点染等方法,分别应用于不同题材的作品上。勾勒线条平滑均匀,但与康熙纹饰比较,缺乏力度与生气。

乾隆仿明代瓷,在纹饰上还是比较接近明代作品的,但在画风上有较大差距。在仿明宣德青花中,对原有纹饰略加改造使之程式化,如将花卉的叶子画得大小一样,和真品比较,工致有余而趣味不足。

乾隆青花瓷器纹饰种类很多,有缛丽繁密,犹如织锦的;有画面恢宏,横刀立马的;有锦地开光,内绘主画的;有在青花纹饰上罩较淡色釉的;有在同一器物上同时使用青花、斗彩、雕镂、色釉等多种装饰手法的。为了突出瓷器的高贵,不计成本,极尽表现之能事。

清乾隆青花四系龙纹盖罐高H48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BlueandwhiteDragonpatternTank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48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乾隆官窑青花瓷器装饰风格细腻,具宫廷画的格式、文人画的趣味。纹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富丽繁密,细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另外,经常看到一些盘、碗采取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盘、青花里外缠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云团花外浅蓝地盘、里青花缠枝宝相花外霁蓝盘等,这种装饰手法在晚清瓷器也常出现。在乾隆青花的纹饰中,吉祥图案增多也其特点之一,就是利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如蝙蝠与“福”通,鱼与“余”通,松鹤表示长寿,鸳鸯表示成双成对等。可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长”、“万寿无疆”等寓意长寿的文字也经常出现。

常见的纹饰有:缠枝莲、云龙、八宝、荷莲、三果图、勾莲、折枝莲、把莲、缠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云蝠、宝相花、朵花“寿”字、鱼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叶、松竹梅、博古、梵文、诗句、过枝梅、鹊梅、鹭莲、芦雁、狮球纹、团鹤、穿花龙、穿花凤、穿花龙凤、松鼠葡萄纹等。仿古铜器纹饰有:回纹、夔龙纹、兽面纹、饕餮纹等。多数是用在琢器上。

清乾隆珐琅彩御题诗花卉纹镂雕瓷如意长L48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FalangcaiFloralpatternpoemHollowPorcelainWishful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L48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清乾隆御题诗瓷器

清代乾隆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作诗最多的皇帝,并有《御制文集》和《御制诗集》传世。据《乾隆皇帝全传》统计,他一生总共写诗达4万多首,其中,咏瓷诗文即有近首。乾隆自誉“十全武功”,自诩“十全老人”。他不仅善于写诗,还常命人将自己所作诗文装饰于瓷器,从而开启了官窑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境界。

清乾隆粉彩御题诗花卉纹笔筒高H14.6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FamilleImperialpoemFloralpatternBrushpot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14.6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清乾隆料彩地开窗粉彩花鸟纹壶高H12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FamilleFlowerandbirdpatternPot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12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清乾隆矾红描金海兽纹盘直径D17.5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AlumredOutlineingoldPlate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D17.5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御题诗写在瓷器上创烧于乾隆年间,此前雍正、康熙朝瓷器上有出现诗文但并不是御题诗,而是名诗名句类内容,乾隆年间的御题诗瓷器多在壁瓶、茶具、文具、把玩具等瓷类上出现,烧制数量不多,是乾隆留在身边把玩的心爱物,十分珍贵稀有,正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康雍乾三朝绘画不题字之品为最多,有题字者较少,若题字必精楷,又以御制诗为至珍贵”。

清乾隆青釉仿古牺耳尊高H28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AntiqueGreenglazeXierZun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8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清乾隆仿哥釉六方双贯耳瓶高H28.5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GeglazeDoubleearBottle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8.5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清乾隆仿哥釉盘口瓶高H21.2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GeKilnBottle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1.2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清乾隆仿官釉六方弦纹双贯耳瓶高H26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GuanglazeDoubleearBottle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6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清乾隆仿官釉弦纹三羊尊高H31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GuanGlaze"Sanyang"Zun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31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清乾隆仿古瓷器

乾隆朝,在沿用五种色釉的瓷器作为坛庙礼祭器的同时,认为祭礼器和日用器物相类,不合古制,遂采纳三代青铜器物的造型,重新烧造不同釉色的簠、簋、笾、豆、登、铏、尊等。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礼祭器看,乾隆新定烧造仿三代铜器造型之瓷质簠、簋、笾、豆、登、铏、尊的制度到宣统时期一直沿用。如此,单色釉瓷器在用途上,又是当时协和天地、沟通人神的祭祀重器。

清乾隆珊瑚红地描金百龙百凤纹盖瓶一对

清乾隆珊瑚红地描金百龙百凤纹盖瓶一对高H28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版权所有APairOfCoralGroundVaseAndCoverWiteDesignOfGoldenDragonAndPhoenix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8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本藏品为“乾隆年制”款珊瑚红地描金百龙百凤纹盖瓶,瓶带盖,瓶体及盖之四面转角作斜切面。瓶盖上立雕塑灵芝,瓶肩部四角分饰一展翅凤鸟,凤鸟的双翅顶部又各作凤头为饰,左右相对。瓶底部四角各有一呈蹲卧之势的龙,与瓶肩之凤凰遥相呼应。龙凤之间,以金彩的绶带衔璧为饰,绶带一端系于龙角,一端衔于凤口。外部以珊瑚红釉为地,通体描金绘画,一只瓶通体绘百龙纹,另一只通体绘百凤纹,不留余地,龙凤或两两一组,或各自遨游,姿态优美,神态各异。珊瑚红彩妍丽,金彩辉煌夺目,两者相互辉映,彰显出一番清宫独有的华贵。

瓶底部施金釉,匀净淡雅,中心题“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笔道清晰,结构规整。珊瑚红是清代创烧的一种低温铁红釉,始于雍正,盛于乾隆。珊瑚红釉瓷器是将红釉吹在白釉之上,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呈现红中闪黄,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在康、雍两朝,珊瑚红曾用作底色,上面绘以五彩或粉彩,器物的造型、制作、彩绘都极为精细。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它来装潢器耳。但仍以珊瑚红器物为贵。此盖瓶庄重大气,巧夺天工,品相完好,成对保存,堪称同类官窑器中的一绝。

参阅:《沈阳故宫博物馆重要文物》,沈阳故宫博物馆7年第页图14

明末清初之际,海上交通发达,西方传教士大批来华,传播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往来频繁,西方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渐为中国所认识和应用。

乾隆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颇深,他继承康雍帝开明的思想,对西洋文化亦有其独特之体会。我们可以认知他对西洋文化的态度是何其开放,胸襟又是何其广阔。这种开放思想在乾隆朝御瓷制作中早就予以体现。正基于乾隆帝对西洋文化的认同和接纳,御窑厂创烧出洋彩也是体现了他对西洋事物的好奇和仰慕。

乾隆珊瑚红地描金百龙百凤纹盖瓶,瓶底部四角各有一呈蹲卧之势的龙,与瓶肩之凤凰遥相呼应。龙凤的造型均以欧式巴洛克雕塑风格塑造,龙凤之间以金彩的欧式绶带衔璧为饰,绶带一端系于龙角,一端衔于凤口。相对于当朝主流,以百龙百凤对称构图和描金笔法见称的传统中国工艺绘画形式,此类带有巴洛克风格的瓷器却采取迥异不同的制法,堪为乾隆皇帝能开明、及时吸收新概念的例证。此类巴洛克风格瓷器的出现,在中国陶瓷制作的发展历程中标志着一个重要的阶段。

通过这对带有巴洛克风格的清乾隆珊瑚红地描金百龙百凤纹盖瓶可以看出,此类瓷器的主要特点就是模印和具有欧洲巴洛克风格的浮雕纹饰。它应当是受到巴洛克建筑艺术的影响和此时铜胎画珐琅工艺的启导,更是受到极少数宫廷西洋传教士艺匠影响的御瓷。当然,这也是景德镇御窑厂陶工和画师们高超精湛工艺的结晶。

此时期乾隆瓷器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设计上作出大量创新和尝试,是历朝之冠,并且创造了可能是美学上与技术上最精致绝伦的艺术品。工匠们将素雅的中国情调变成了华丽的欧洲宫廷“巴洛克风”。这种风格上的创新,使中国瓷器这一全球化商品更加引领世界艺术潮流。

来源:中华艺术博物馆

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jg/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