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篇中医内科病症食疗咳嗽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凡临床表现以咳嗽为要症状的疾病均属本节讨论范围。其他疾病兼见咳嗽症状者,可与本节联系互参,现代医学之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病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参照本节内容辨证食疗。 病因病机六淫之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内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为咳。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郁怒伤肝,气机不畅,气郁化火、气火上逆犯肺;嗜烟好酒,熏灼肺胃:过食肥厚辛辣之品,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溃于肺,肺主气功能失调,肺气升降出入失常,发为咳嗽。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肾有关;病理特点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外感时收属于邪实,并可演变转化;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为痰与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以互为因果。 辨证要点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总,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属于邪实,注意分清病邪的性质。内伤咳嗽:久病或反复发作,起病缓,身无表证,多见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应分清标本缓急主次。 食疗原则外感咳嗽,治宜祛邪利肺。因肺居高位,用药宜清扬,以使药力易达病所;宜重视化痰顺气.痰清气顺,肺气宜畅,则咳嗽易愈。内伤咳嗽,以邪实为主者,治宜祛邪止咳:宜本虚为主者,治宜补肺养正。 辨证食疗(一)外感风寒 咳嗽声重有力,气急欠平,咳实稀薄白色,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肺浮或紧。 风寒袭肺,壅遏气道,肺气失宜。 疏风散寒宣肺 紫苏、杏仁、生姜、干姜、红糖、桂枝等 1.苏杏汤紫苏、杏仁各10g,捣成泥,生姜10g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调入红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二三次饮用。 2.姜汁糖生姜10g洗净切片,用白纱布绞汁去渣。将红糖放入锅内加入姜汁。添少许水。将锅置文火上,烧至红糖熔化、黏稠起丝时停火。在一搪瓷瓷盆内涂上热素油,再将熬化的糖汁倒入搪瓷盆内摊平,稍冷后用小刀划成2cm见方的小块即成。每日空腹时服2次,每次5块。 3.甘草干姜汤甘草10g,干姜5~10g,共煎取汁,日分三次饮用。 (二)外感风热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烘热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 风热犯肺,肺气不清,肃降无权。 疏风清热肃肺。 桑叶、菊花、梨、杏仁、葫芦茶等。 1.桑菊杏仁饮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0g,共煎取汁,再调入白砂糖。酌量代茶饮。 2.杏梨饮杏仁10g,去皮尖,除去杂质洗净,梨去皮、核,洗净切片,冰糖捶成屑。将梨、杏仁、冰糖屑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分钟即成。随时饮服。 3.葫芦茶冰糖饮葫芦茶30~50g,每次用清水3碗,煎取汁约1碗,调入冰糖5g。随量代茶饮用。 (三)外感风燥 干咳频作,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喉痒,痰少而黏,或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少许血丝,咳甚则胸痛,唇鼻干燥,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多发于秋季,舌苔薄白或薄黄,质干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风燥伤肺,燥热灼津,肺失清肃 【食疗方法]疏风清肺润燥 桑叶、白萝卜、胡萝卜、蜂蜜、麦冬、杏仁等。 1.桑杏饮桑叶10g,杏仁6g,天花粉10g、梨皮20g,煎汤取汁。热服,日服3次。 2.红白萝卜蜜膏白萝卜g,红萝卜g,洗干净,切细丝,用纱布绞挤汁液,放入锅内用中火煎煮沸。加入蜂蜜mL,继续熬至稠即成。日服2~3次,每次5g。 3.杏仁麦冬饮杏仁6g去尖,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待皮微皱起时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再将麦冬10g挑选干净,去杂质,洗净。杏仁、麦冬共放入锅内,加清水通量,置武火上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5分钟、去渣留汁即成。日服2~3次,凉时饮用。 (四)内伤肝火 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涎凝结如繁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干苦,舌营薄黄少津,脉弦数。 肝郁不达,气郁化火,上逆犯肺。 清肺平肝降火。 丝瓜、蜂蜜、菊花、杏仁等。 1.丝瓜花蜜饮丝瓜花10~20g洗净,放入茶杯内,以沸水冲泡,密闭10分钟,调入蜂蜜。趁热顿服,1日3次。 2.菊花绿茶饮(《药膳食普集编》)菊花3g,槐花3g,绿茶3g,放入瓷杯中,以沸水浸泡、密闭5分钟。频频饮用,每日数次。 3.香菊饮杏仁6g,去皮尖,菊花10g,洗净,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置中火煎熬10-15分钟,泡出汁液,另加水再熬取汁液,合并两次汁液,过滤,加入白糖,煮沸即成。频服之。 注:文章节选来自《中医食疗学》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完待续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jg/3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本草菌痢宝
- 下一篇文章: 探寻织金神秘的端午节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