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茶壶
父亲的茶壶几年前,父亲的老茶壶就不再用了。本来,那个老式茶罐可是他几十年来的相伴老友。因为要用茶调胃,所以每每天亮开门时,他总是将茶排到“七件事”之首,根本不理会也无顾忌于“早晨空腹茶,劫贼入人家”,并且每天所食的三米:白、黄、乌中,总是以后者之乌米——茶叶为主,而且三种茶中,只喝乌龙茶--半发酵茶;卷黄烟丝也是其晚年追忆日子,打发时光的一种方式。而前者倒放在最次的位置上,故茶也可谓与其生命是息息相关、壶不离手的。 那么,难道老人家他······不,现在他显得更加硬朗,而且嗜好不改也不弱,只有过甚之。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从生活、生产中,可以说一直优化了那些饱经风霜的上辈老人们,能够使他(她)们安度晚年、清享生命的最后春秋。也由此常常能看到、听到他(她)们对国策党政的由衷感谢之情。父亲用过的那个“冲罐”,是个名符其实的潮汕功夫茶具之一,但不是什么“苏罐”、“孟臣”等名牌类,只不过是一个地方产的“老土罐‘。(并为了喝茶,70年代时,父亲专从邻人处,借来新款的六芯柴油灯,花整整三天时间”画葫芦“地打造出一个炉来,该灯炉至今仍可使用)。 但正是这个”老伴“,竟一直自他当年结婚后延用下来,说来已有三、四十个年头吧。由于使用时间之久,加之持续生产之故,渐渐地茶罐的内外弧墙长出一层由茶水”灌溉“出的”衍生物’--茶渣垢(本土人俗称“橡腻”)。并且越长越厚,坚硬得有如珊瑚、如石粒、如岩浆,内壁长到约近半米粒之长,外墙上面由于时常清洗和使用时手摩擦之故而仍较光滑,只是表象变得更加古色古香了。这种现象也是人们所以珍视它的因素之一。有人曾说“橡腻”的茶罐就不用放茶米了,仍可冲茶,其实也不尽然,虽然可冲出含有茶色的茶水来,但这些喝起来总不是滋味,不过内壁渣垢的增长,相对容积就缩小了,放茶米也就不多,而且很难冲出来,因冲口的小口径极易先被渣垢糊了。 渐渐地父亲更加小心翼翼使用这冲罐。但孩子、小孙们一来就常偷偷去“观照”它。后来它曾受过伤,冲口及盖子边也损缺了。父亲就使出多年来的工作特长——手工艺。用铜薄片去将它严严整整地包塑起来,就这一来,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因为用“自然包装”是不行的,依着罐子的形状,他就将薄铜片加工裁剪打成弧形,然后用高温镕锡法粘接起来。接封好后,等打开盖子看时,才发现里面多了那些粗糙而弧滑的东西,原来就是那周壁里的茶渣垢,因受不了高热度地封烫而全落了下来,“这下可就全完了”,只剩盖子内的侥幸没有被烫掉而已。 以后,父亲就不再使用它了,只好将其特别地收藏起来。后来,父亲喝茶就使用现时大众化的工夫茶具——盖瓯式瓷具。还含解嘲地说:“这样用起来方便,又美观新颖,赶上潮流了--------- 撰写于年刊载于原《潮阳报》附图为马添俊摄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luchaa.com/hlcpf/9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八种强力食物,杀死癌细胞
- 下一篇文章: 登发家居河西店告诉你什么是茶室